移至主內容

家扶基金會調查:高達八成八弱勢兒少感受到老師的關心 家扶籲請「守護兒少」提倡「快樂學習金三角」

2011/09/28 10:01
1,947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照片

難道老師和學生之間一定會發生衝突嗎?師生之間的關係真的趨於淡薄嗎?雖然近年來校園霸凌事件頻傳,引發社會對校園安全及教育的關注;然而,在校園第一線的老師們,除了對學生在學業上的教導之外,還必須對學生的生活、行為付出更多的照顧與關懷。

健因父母離異,從小學二年級就和祖父母生活;爸爸因再婚後就很少關心小健,小學五年級逐漸出現反抗行為,心理有諸多的不滿,祖父母也拿他沒辦法。當時級任導師的耐心陪伴和引導,小健慢慢地地接受了現實生活,將注意力移轉到課業和球類運動上;目前已國中二年級的小健,是學校的籃球校隊,對自己充滿自信,每逢教師節一定會去探望當年的級任導師。

小佳與姐姐長期遭受父親的不當對待,使得兩姊妹個性退縮,語言表達也比較少。個性退縮的二姐妹,在學校中常蜷縮在角落,也不喜歡與同學講話。當導師知道小佳的狀況,就採用鼓勵、支持的方式,並安排同學們要多和小佳互動,才讓小佳逐漸展露笑容。一個學期下來,小佳每天最期待的事就是上學,小佳的功課也在老師持續的鼓勵下,突飛猛進,獲得獎助學金。小佳和姐姐的受暴創傷經過心理諮商及親子關係的修復後,也漸漸釋懷,不會對爸爸有深刻的敵意,目前由媽媽照顧,他們都很感謝過去學校老師的幫忙,讓兩人能有正常及穩定的成長機會。一到教師節姐妹倆的感觸就特別深,她們知道當年如果沒有老師的幫忙,可能就沒有今天的自己。

家扶基金會兒少資料庫針對5,593位國小至大學學生進行調查,發現:高達八成八的弱勢孩子感受到師長的關心。家扶基金會王明仁執行長表示,以前弱勢孩子上學最怕的就是在學校被貼上標籤,產生抗學及自卑的現象。但事實上,我們仍看到許多老師默默的為孩子們無私的付出,特別是弱勢家庭的孩子或行為偏差的學生遇到好老師的關照,當下拉孩子們一把,在孩子生命的轉折點提攜他們,就能夠在同儕間達其良性互動,以及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老師便成了孩子生命中的貴人。

該項調查指出:讓學生喜歡學校生活的主要三大因素分別為:(1)與班上同學相處愉快、(2)學校老師的關心程度、(3)與家人間親密程度。這三項因素均是影響孩子喜歡上學的主因。調查顯示,高達八成八的兒少感受到學校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僅一成二的兒少認為學校的老師沒有很關心學生;而在同儕的部份,有七成五的兒少與班上同學相處良好,覺得相處不愉快的學生占7.5%;另外在家人相處的部份,八成五的兒少覺得家人彼此間是很親近的,但仍有近一成五的兒少,不認為與家人間的關係是親近的。

王明仁執行長在教師節這天特別感謝所有的教師們,他說,不論是學校老師或家扶社工老師,因為您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持續陪伴、教導,讓孩子們都有快樂學習、健康發展的機會。期盼透過家庭、學校、同儕的三角良性關係,建構『快樂學習金三角』,幫助孩子在不同的學程上適應得更好、走得更平順。

    家扶基金會提倡「快樂學習金三角」的重要性,希望藉由學校、同儕及家長三方面的努力與共同合作,可以讓孩子在成長的歷程中快樂學習。

1.金三角之「同儕」:在求學階段,同伴團體的影響力更顯得強烈。多關注一下好友的情緒,適時提供情感支持,如果遇有重大事件,認為可能會危及同學的生命安全時,應盡快通知學校老師,以提供適時的協助與資源。

2.金三角之「家庭」:家庭是父母或家中長輩如果發現孩子從學校回到家後,有與平常不同的舉動,可以主動關心詢問,以軟性話題作為開頭,建立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信任系統,讓孩子願意分享。家長多傾聽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事情,可以針對遇到的問題共同討論解決之道,提供意見給孩子參考。同時家庭系統與學校系統保持聯結,與學校老師討論。若無法從學校內獲得協助,也可尋求社會福利機構資源的幫忙,獲得支持性或補充性服務。

3.金三角之「學校」:學校系統連結了家長與同儕兩者,老師可以多觀察學生上、下課的表現,以及與其他同儕互動的表現,若發現學生有異狀或有不適應的現象,可以多加以關懷與輔導,再做後續追蹤。透過老師與家長的協調溝通,可以建立起友善的關係與資訊網絡,也能有效幫助孩子更快融入校園生活。

家扶基金會王明仁執行長語重心長的強調,青少年時期有人生風暴期之稱,是人生一個重要的過度轉變時期,不管是職業傾向、異性關係及道德認知都在青少年時期產生變化。擁有好的同儕關係、家庭依附,在兒童及青少年生命歷程中,不但能自我肯定、友善、獨立,與朋友相處愉快,在學習互動中,更可以得到情感的依靠、分享,如果家長與學校老師配合的話,多與孩子互動,多些關心、用心及愛心,觀察及傾聽孩子的內心想法,家長與老師也能更「FUN」心,打造孩子快樂學習金三角。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