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米養百樣人 新港面具特展
【記者劉岱昀/嘉義新港報導】
新港文教基金會於9月24日舉辦「一樣米養百樣人」面具創作展,主題發想是源自新港土地、文化、農民及稻米。透過裝置藝術家黃文淵和新港誼<註一>志工們共同創作,促進藝術和地方文化的結合。
黃文淵透過面具創作,呈現眼中的新港文化。經由文建會的牽線,促成黃文淵和新港誼的合作。他表示,新港為產米地區,加上面具主要呈現人的臉譜,因此將展覽主題命名為「一樣米養百樣人」。他在這個大主題下,依據自己對新港的認識,又將創作分為「奉天宮」、「農友」、「基金會」等八個細項,希望能以面具的方式呈現新港的各個角落。面具創作的內容,不單單包括人的臉譜,連新港的動、植物和廟宇也被面具化。黃文淵為了使面具展更加親民,在展場門口擺放媽祖的面具肖像,向新港地區最主要的民間信仰致敬。
在面具製作前期,預計參展的面具近一百件,需要大量的材料。為了讓藝術活動更加融入新港社區,黃文淵帶著志工們前進資源回收場「挖寶」,居民也主動提供家中廢棄的鍋碗瓢盆及生活用品。活動當天,黃文淵鼓勵參觀的民眾,多留意面具的細節,猜猜面具上的五官是利用哪些工具或材料製成。新港誼王昭雅說道:「老師搭配的材料,效果很好。因為切割技巧相當純熟,難以想像和原來的材料有什麼關聯。」參觀民眾施秀敏說:「整個展覽讓人眼睛一亮,本來是回收或廢棄的物品,經過老師的幻化之後都不一樣了。」。
黃文淵和他最喜歡的作品「廟會人」。 記者劉岱昀/攝影
在百件面具中,黃文淵最喜歡名為「廟會人」的創作。為了呈現廟會中爭奇鬥艷的居民,在用色上相當豐富,最後將「廟會人」選為展覽海報上的代表作品。展區一樓擺放黃文淵的個人創作,二樓則為新港誼志工們的初學作品。王昭雅強調,這次活動最重要的部分,並非作品的呈現,而是在過程中學習到的製作技巧。她創作的作品「四眼開花人」,便是利用鐵製鍋子作為基底。製作時間為三天左右,但光是在上方切割出四個圓形,就花了大部分的時間,因為切割機具的使用相當困難又危險。
「一樣米養百樣人」面具特展為文建會「藝術介入空間計畫」中的一項活動。其他系列活動也將於近期舉行,希望透過藝術展演及創作,推廣新港在地特色,也讓新港居民更加團結,進而培養多元的藝術視野。
<註一>新港誼:新港大專青年聯誼會。由新港鄉大專青年所組成,利用寒暑假返鄉服務。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