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人權兩公約可以救嗎?台灣水資源之窘境報告 固本台灣:產業與水資源 林聖崇林聖崇(2006/07/01 經續會 製造業分組會議報告一)
好奇寶寶一直想如何讓全臺灣有活動力的抗爭團體串聯起來,終於看到法律人的努力,要用國際兩公約來敦促政府重視人權。找到環境前輩林聖崇這篇報導,轉貼在此,可以思考政府現今的的施政作為。
前言
今天大家來參加經續會,就是為了提出我的願景?你的願景?台灣的願景?還有下一代子孫的希望在那裡?因此今天,我是站在納稅人的立場,提出我對「台灣水資源之窘境」的看法,同時也懇請在座各位,藉由這次會議、大家集思廣義,並請你們也告訴我,您的願景?台灣的願景?後代子孫的希望在那裡?並透過這次會議討論,所出的結論,我們可以清清楚楚地告訴後代子孫們,台灣的未來的發展藍圖在那裡。
無可諱言,「環境」議題是廿一世紀的主流議題。溫室效應、氣候變遷、洪水氾濫與水資源匱乏等問題,皆是全球科學家、環保人士要共同面對的四大課題。
去年有一部非常賣座的電影—「明天過後」,就是在探討氣候變遷的問題,台灣身為地球村的一員,無可避免也受到全球暖化的影響,以今年為例,大家可以明顯感受到,台灣今年氣候異常現象比往年多,六月九日一雨成災的畫面,都還歷歷在目,單單那幾天,就讓台灣的農漁牧損失付出將近十二億元代價。
而就在我們開會的前幾天,美國東部各州正遭逢洪水的侵襲,如果大家還記憶猶新,去年的卡崔娜颶風以及印尼、中國洪水等問題,都在在讓人感受到大洪水時代已經來臨,所以廿一世紀,可以稱得上是—挑戰水的世紀。
在台灣,除了要面對豪雨、洪水的侵襲之外,恐怕「缺水」問題要比「水患」來得嚴重。前年(2004年)敏督利、艾利風災連續襲台之後,大家都看到風災後的德基水庫、石門水庫淤塞所洐生出來的缺水問題,已經成為台灣能否永續發展的一個嚴苛挑戰。
為什麼今天我要來談「產業」與「水」的關係,主要是我有三十多年處理水的經驗,過去我也在業界待過,所以非常了解台灣水資源的窘境,為什麼,台灣會逢雨成災、逢旱就缺水。
從地理位置來看,台灣位處馬緯度無風帶,位於在這個緯度的國家,大多屬於沙漠化的國家,台灣雖然不是,但南台灣的雨季與旱季的下雨量是九比一。換言之,雨季期下的雨量佔九成,旱季則只下一成的雨, 雨量不平均,人口兩千三百萬,發展耗水產業,只會使缺水問題更加嚴重.
談的是「水」與「產業」的關係之前,容我先對治水這個議題做一些評論。就在昨天,立法院臨時會通過的治水條例一千四百一○億元的預算,這是一筆特別的預算,今年元月,立法院在討論治水條例時,並未經過充分的討論,也未舉辦聽證會,藍綠就非常草率通地將八年八百億元的治水預算,加碼至一千四百一○億元,當時環保團體立即站出來批評立法院,譴責這是一次赤裸裸的政治分贓。
問題是這一千四百一○億元花掉之後,就真的治得了水患嗎?中國時報在廿九日的報導也質疑這是一場急就章的「政治治水」戲碼,通過預算後,亦難解水患問題。換言之,未來每一筆花下去的錢,只能做到亡羊補牢而己,根本無法澈底解決淹水的問題,如果現在我們已經有辦法預期這筆治水預算所能發揮的效果,那麼錢就這樣丟下去,不就等於是丟到水裡?花錢不僅無法消災,治不了水,未來還必須由我的子孫去償還,去揹這個債務。
所以,我主張「治水」應以國土復育為上位原則,必須有人民的參與,因為這是一個世代的工程,也是藍綠必須要共同面對的責任,目前「治水」碰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人民不了解,政府也不讓人民參與,最後只好任由政客亂搞。
以六月九日雲林縣台西、湖口兩鄉鎮淹水為例,我曾經跟著立委、媒體親自到台西鄉一帶了解,發現台西鄉靠海的地區,就有一個由農委會漁業署輔導的文蛤養殖區,因為海水太鹽,無法讓文蛤存活,所以養殖業者抽地下水來淡化海水的鹽分,但是抽地下來的結果,除了會造成當地的地下水水位下降之外,雲林縣一直是被監控的地層下陷危險區,所以只要下大雨,這兩個鄉鎮就很容易淹水,但地方民代把大部分的力氣放在爭取預算上,有些人甚至明瞭這些錢只能救急、不能救命,可是中央到地方,沒有人在乎它的成效,包括石門水庫上游濫墾、濫伐問題也是如此。
這樣的治水邏輯,就好比我們明明看到有人在造孽這塊土地,但造孽的人一邊在放毒(放毒的人也包括政府),一邊又在要解毒藥(治水預算),這樣一來,會變得沒完沒了,變成一個無底洞,砸再多的錢,也解決不了水患的問題,原因在於如果水庫上游的濫墾濫伐問題,未被阻止;而沿海縣市的地層下降問題與地下水水位下降問題也未被遏止,治水只能停留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階段。。
所以我才呼籲大家一起來省思台西、口湖鄉水患問題出在那裡?我才堅決治水一定要讓人民來共同參與,必須是由負責治水的行政部門與學者專家、環保團體、當地居民一起來討論,提出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才能讓每一筆預算的支出,都是用在刀口上,也才能找出人與環境可以共存、共容的方法,這樣才可以創造環境、人民、政府三贏的局面,才能讓台灣長治久安。
如果大家要問我,我的願景在那裡?我的條件很簡單,就是讓台灣人民的生活品質愈來愈好,包括:
一、台灣的缺水痛苦指數愈來愈低;
二、飲用水乾淨、衛生;
三、地下水管制區不再擴大;
四、地下水的水位不再下降;
五、地下水被污染不再擴大;
六、地下水鹽化不再擴大;
七、農地土壤污染區不再擴大;
八、河川恢復到可以自淨的功能、有豐富的生態系,有魚、有蝦,涓涓流水、生生不息。
但是。如何讓大家的生活過得更好,「環境」議題必然是最重要的指標 ,尤其是水資源的管理、使用是否符合永續原則,以下我要舉出一些具體問題,提出來供大家一起來討論。
台灣的水資源現況
的確,台灣有許多的環境議題,都已經累積到每年都將要爆發的臨界點,「水」就是一個最迫切要解決的問題。
根據水利法第十八條規定,用水標的之順序,應以家用及公共給水為最優先,其次依序才是:農業用水、水力用水、工業用水、水運及其他用途,水利署提出來的九十五年年施政計畫中,也談到治水、保水、利水等做法。所謂的治水,就是要推動流域綜合治理,降低淹水災害損失。利水,則是要加強多元水源開發,確保水源穩定供應。保水,則是要考慮整體保育水土資源,維護水文循環體系。
上述原則都非常清楚,可是政府實際做的事,卻往往又本末倒置。根據經濟部水利署在今年二月十一日發布的一則新聞指出,水利署將於本年汛期前完成桃園、新竹地區八個工業區地下水備援供水設施,總經費總經費約四千一百零五萬元,這八個工業區包括:大園、觀音、龜山、中壢、平鎮、幼獅、林口、新竹等,總共要完成十口備援供水井,以作為補足工業區自來水停供期間之供水缺口。
「水利法」明明規民生用水優先、農業灌溉用水次之,工業用水則排名第四,但是我們看到媒體報導,桃園縣觀音鄉地下水水位下降情形,已經創歷史新低,可是經濟部還要拿納稅人的錢,幫這八個工業挖地下水井。我們要問的是,政府對產業界的補助是否已經做過頭了?為什麼缺水時,要農民休耕,作為工業用水。休耕的結果農民卻只能得到少許的補助,其他的與它們有關連的產業產卻沒有任何的補助,可是政府卻為工業區大開便利之門,這是永續經營的觀念嗎?
台灣經濟要往前發展,資金、土地與人才是三大要素,但如何讓台灣的水資源可以穩定供應給產業,而不會影響到民生用水、農業灌溉用水,才是產業可以永續發展的最重要關鍵因素, 所以有關水資源的管理、開發及治水這三大問題,應該是任何想住在台灣這塊土地的人,包括你的子子孫孫都要住在這裡的人,要共同面對的責任,面對水的危機,藍綠必須捐棄成見,大家要一起坐下來好好談,提出一套好的辦法。
二○○四年,敏督利、艾莉風災之後,石門水庫造成非常大的崩塌之後,讓我想到「固本台灣」這四個字。我因為有機會看到台大研究的資料,才得知石門水庫在多次颱風後已經淤積2700萬噸的淤泥,等於是台灣一年總淤積量的兩倍,所以報載經濟部長說,石門水庫已經失控,而以目前清淤沙的進度來看,兩營工兵一個月最多也只能清了十萬立方公尺的泥沙,所以要處理解決石門水庫淤塞問題,根本是一個神話。
所以泥沙淤積問題不只發生在水庫,連河川、攔河堰也難以倖免,這些淤積跟山上濫墾濫伐有關,若不遏止這些破壞行為,不僅河川的水資會枯竭,自水來水也無法好好處理。
地下水管理問題
我在前面提及,我的願景之一是地下水的水位不要再繼續下降、地下水污染不再擴大,早在十幾年,政府召開全國水利會議時,曾經訂出一個兩期六年的地下水觀測計畫,當時我就發言反對水利署訂這麼長的時間,如果按照水利署所提出來的時間表,等不到十年,台灣的地下水可能早就被掏空了。
站在納稅人的立場,我除了要批評經濟部花四千多萬為八個工業區蓋地下水井,獨厚企業界之外,我也要提出超抽地下水問題,已變成一個全國性的問題。根據經濟部水利署在今年二月六日公告的地下水管制區域資料顯示,它涵蓋台北縣、台北市、桃園縣、苖栗縣、台中縣、彰化縣、雲林縣、台南縣、高雄縣、屏東縣、宜蘭縣、澎湖縣等十二個縣市。以我個人處理水的經驗,早在一九八九年,我就曾經警告桃園縣的地下水水位一定會下降。
一九八九年,永豐餘造紙新屋廠在桃園新屋開工試車的時候,就造成桃園縣新屋鄉永安村使用地下水的居民,完全沒有地下水可以用。在台灣,造紙廠絕大部分使用地下水,而且用水量驚人,絕對是台灣地下水大量被超抽、地層下陷的元凶之一,但目前使用地下水,無須負擔費用,可以造成的環境破壞,環境代價卻要納稅人與後代子孫來負擔,非常的不公平。
最近媒體也報導,桃園大園鄉五權村的「富泰」染整廠,在今年三月間以更換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