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台一線大講堂5-4小農將滅大規模才能生存-2011.7.24

嵌入:
文字-A A +A

老農台一線大講堂5-4

小農將滅大規模才能生存-2011.7.24

 

1.農委會副主委失言.價格差就全面差.那在分那一個中盤商價格比較好

2.小農成本太高將無法生存.只有大規模經營.擁有農機.降低成本.才有錢賺.

3.說要上網公告農情贈送電腦.老農不會用.年輕人又遠離農村.還是責成農會專心輔導農民才是正途.

4.農業技術輸出大陸將反而危害台灣農業.因為台灣農產品雖然優良.卻成本太高.無競爭能力.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balance

同意您的意見。
由於您提到了政府這一段,我也來談談看法:

年紀大的農作者,要使用電腦、網路、改變習慣不用農藥、化肥,確實幾乎不可能。

但是,農業的「銷」這一段,與其他產業一樣,一定要靠資訊和情報,才能不陷入殘酷市場競價的「紅海」。
(另外「產」的那一段,其實和我前一篇比較相關,需要更多的「學習」,不在話下。)

所以,對仍在耕作的「年長者」來說,中央地方政府和農會,就應該發揮更積極的功能,要更使「資訊」借由(農會)主動服務去「接近」他們一點,而不是發放高科技工具,請他們學習接近有用的資訊。

農會的本質,就是「保障農民權益,提高農民知識技能,促進農業現代化,增加生產收益,改善農民生活,發展農村經濟」(農會法第1條),
所以要求它要多花錢買烘穀機、設置倉庫、甚至建立地區品牌、拓展通路,都是它該做的。
如果沒有烘穀機、沒有倉庫,導致妨害公益、違反宗旨或任務時,就應該由主管機關縣政府,和中央主管機關農委會(農會法第3條)依農會法第41條至第47條追究責任。因此,行政機關手上絕對有足夠的權利來主導。

但是,目前看到政府及農會在眼前的農業問題上,都只有消極、保守、針對問題防禦性抗辯,只能用「加3元」、收濕「公穀」(不是全部哦!)來解決,真是鋸箭式的農政思考方式。

即便只解決「眼前」的問題,也一定要拿出魄力,強制農會發揮更大的功能,才可能拔箭療傷。

例如,香蕉的價錢不好,當然是供需的問題。
農政單位要依據預估的需求量,規劃種植面積再分配農民種植,農會就要去協調和推動每年的規劃。加入計畫的農民(例如老農),政府和農會要保證最低價格,反之,不加入者,當然就沒有最低保價。

稻米,也是相同,政府要作的重要工作,就是預估需求量、規劃耕作面積。農會就要去執行和推動。

農業,可以涵蓋的架構其實很大,但在政治力量的拉扯下,真正進步的對策,反而舉躊不前,被複雜的考量或莫名的罪名壓抑得難以施行。

即便在不同的執政黨下,亦復如此。

sadapeopo

農民也提到農會不務正業的情形.賣冰.賣雞.賣農特產品.
有的農會販賣業務有10幾樣.哪有時間專心照顧農民?

balance

本篇也很精采。

記者將重點整理得很精要。

講到「產銷」和「生存」,其實農業和其他的產業有相同之處;

現在由於任何一個國家都想賣東西到別國去,
所以就有一大堆國家簽了wto,使得各國間的貿易壁壘大幅降低,
農業因而就會受到一些衝擊。

如果要使農業受到的衝擊變少,
就一定要想辦法去增加農產品的價值,
而不是去和美國、中國、澳洲、巴西等農業大國「拚產量」;
要拚產量,台灣有先天上不足之處:
小面積農地過多、大農場過少,以地形來說根本不能和類似美國的大型農場相比。
規模小,生產成本一定高。

因此,有特色的農業,例如有機農業或高價農業,才是「藍海」(個人在有機農業網亦如此主張)。

年輕人要進入農業這一行,其實除了「農地價格越來越高」這個高門檻以外,收入無吸引力,誠然也是主因之一。

所以,有特色的高價值農產品,才是使收入變高的辦法。

目前在北部桃園地區,已經有一些稻田由「慣行農法」改為「溫室作物」;
搭建溫室的目的,除了控制溫度、濕度、日照之外;
另外主要的目的,即在於控制病蟲害,使得農藥的用量能降至最低,甚至不用。
從而可以下一步申請有機驗證。

有機農作物的價值,即較慣行農作物高出一倍至兩倍,更別提有的時候買家還訂不到。
有機或無農業化肥農作物,初期是很艱難,但有了通路以後,完全是賣方市場。

至於大陸「私下」學習台灣的技術,其實是「發展中地區」必然會進行的步驟,
我們在某個階段,也以日本、美國、德國為師,等到出師以後,當然要搶老師的飯碗,因為他的飯比較好吃。

老師(台灣的農業)怎麼辦?

老師除了「留一手」這一招之外,
(可能不太管用,因為願意傾所學,教大陸農企的台灣老師看來不少,而且也擋不住)
唯一的生存之道,可能就是發展其他的秘技(例如:「木村阿公的蘋果」之類的絕招)。

所以農業和農民要進入「贏」的循環,不能走拚產量的路。

要走「拚特色和高價」的路。

學習、轉型,可能是唯一、必要而痛苦的。

sadapeopo

感謝balance的分享.學習.轉型的方向是正確的.
但是對大多數農民來說是不可能的.成功的例子只是非常少數.但因為被一直傳播.所以好像很簡單.
個人覺得農業的問題是整體的.不是個別農民改變的問題.整體的政策.政府的用心.態度...才能讓農業顯露曙光!!

2

加入時間: 2008.02.13

sadapeopo

加入時間: 2008.02.13
1,525則報導
1,430則影音
91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9:52

時間的樣子!(與時間賽跑的膠卷搶救修復)

2024-10-05
瀏覽:
4,275
推:
29
回應:
0
2:01

浪浪是不是家人

2024-10-02
瀏覽:
4,690
推:
5
回應:
0
3:26

海田行踏-林吉洋/日閱書局

2024-09-16
瀏覽:
2,716
推:
2
回應:
0
5:50

黃新明-後山 瞬間紀實攝影展 全興資源再生公司

2024-07-28
瀏覽:
5,277
推:
2
回應:
0
8:31
1:15

賞花雨

2024-05-10
瀏覽:
5,079
推:
1
回應:
0
3:33

天后宮30文創餐車村民大饗美食

2024-03-18
瀏覽:
4,401
推:
2
回應:
0
6:29
3:59

善化區嘉北社區送春聯

2024-01-15
瀏覽:
6,273
推:
3
回應:
0
7:33

台南多處社會住宅興建及規劃中

2023-11-30
瀏覽:
4,164
推:
1
回應:
0

老農台一線大講堂5-4小農將滅大規模才能生存-2011.7.24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096篇報導,共13,129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096篇報導

13,129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