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廚餘回收倒退嚕?
新竹市環保局於五月中旬更改廚餘回收規定,造成民眾困擾與環境隱憂。而彭博彥老師位於竹東軟橋社區的廚餘堆肥場卻將廚餘做最大的資源回收再利用,不但減低了垃圾負擔,更透過推肥改善土壤,種出高品質的作物,他的努力希望全台灣的人有目共睹。
新竹市環保局於100年5月5日於竹市環四字第1000402824號公文中公告,由於向政府承包之場商由有機堆肥場換成畜牧業者,廚餘回收項目回復95年公告標準,分為1.剩菜剩飯、2.果皮菜葉公(不包含椰子殼、榴槤殼、鳳梨皮、柚子皮、甘蔗皮、竹筍皮等硬皮)、3.海鮮(不包含牡蠣殼、貝殼類)、4.肉類(不包含無法破碎之大型骨頭)、5.過期食品
從民生問題來看,由於含有水份的廚餘若棄置於一般垃圾中容易孳生蚊蠅且散發惡臭,已造成一般民眾的困擾。從環境問題來看,隋著一般垃圾一起丟進焚化爐中焚燒容易因為燃燒不完全以及和其它無機物的結合而產生戴奧辛等有毒氣體。而從焚化爐的作業效能來看,含有水份的廚餘會降低垃圾焚燒的效能,並減少焚化爐的使用年限。雖然環保局提供為數眾多的合格垃圾處理場商讓社區申請,但並不保證價格都能壓低在『隨水費徵收的垃圾處理費』標準下,種種問題顯示出新竹市的環保局有卸責之嫌,廚餘處理政策正大開倒車。
新竹市政府作不到的事,彭博彥老師卻在竹東軟橋社區作到了。從社區營造開始,彭老師走進軟橋社區,不斷思考如何利用在地的資源達到最大的效益
,透過學習和研究,他找出的廚餘堆肥的最佳SOP。不但把原本棘手的廚餘回收再利用,並透過廚餘堆肥改善當地的土質,種植出最純淨的稻作與蔬果。
彭老師的堆肥主要使用廚餘、木屑、稻殼與稻桿、以及少量落葉。靠著新竹橫山、軟橋等地傳統發展的鋸木產業,占有地利之便的他善加利用這些木屑,使之成為消除異味、防止蒼蠅孳生的功臣。木屑中的碳是微生物生長的主要食物,而稻殼中的氮則是菌類繁殖的必需品。有別於其他廚餘回收廠商需要大量購買菌類來加速分解以避免臭味的產生,彭老師用木屑及稻殼讓堆肥自行養菌,不但大大降低了廚餘堆肥的成本,更讓菌絲的種類更加多元化。
各種原料混合後就堆放在堆肥槽內,每周翻攪混和並鋪上新的木屑供其發酵,而內部的水分則由槽後的水管集中進入黑桶內成為液肥。剩下的殘留物在五個禮拜後移至另一旁的空地蓋上塑膠布後繼續發酵,最後待其冷卻便成為固肥。將固肥混合泥土後可以將酸化的土壤改善成鹼性、而液肥的噴灑不但能促進作物生長,還有效驅除福壽螺及防止病蟲害等額外的功效。自從和廚餘堆肥一同灑下的稻作收成後,轉眼又過了六年,彭老師目前正與環保局洽談位在峨眉與湖口兩地的豬隻養殖實驗計畫,希望能藉由廚餘堆肥改善台灣養殖產業的排洩汙染問題。
要成大事,就得從小地方做起。彭博彥老師在軟橋做的不只是單純的資源回收,而是土壤的復育,農作品質的提升,他點亮的是台灣農業重生的希望。默默的推行,默默的改變,希望他的努力能讓全台灣看見。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