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關於政府鮮奶推廣給學童,動平會籲參考更兼具永續、動保的營養政策

2025/04/09 07:13
76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照片

班班喝鮮奶政策去年底急喊卡,相關配套措施與執行細節未規劃完善就匆促上路,導致亂象叢生、適得其反。農業部稱,該措施不但可以協助本土酪農業,還能讓學童多補充營養。

政府大力支持酪農業,使學童及家長連帶成為乳品業市場的消費者,卻忽視了在環境永續、動保意識抬頭的情況下,還有其他營養替代方案值得參考。許多國家近年調整政策,逐步重視植物性飲食。

舉例而言,乳製品過去在加拿大飲食指南(Canada’s Food Guide)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隨著科學證據累積,2019年加拿大發布了新的飲食指南,更加強調植物性飲食的重要性。

例如,在所有的蛋白質來源中,應更常攝取植物性蛋白質,像是強化豆奶、堅果、豆類等,有別於過往,不再將牛奶視為必需食物。

牛奶普遍被當作補充鈣質和蛋白質的來源,幫助「長高長壯」。營養師李佩芬表示,根據臺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7-12歲學童的蛋白質攝取已達建議量的160%至184%,遠超所需,無需額外補充蛋白質。

另外,李佩芬提醒,國人普遍鈣質與維生素D攝取不足,除了關注鈣質來源,也應注意超加工食品的攝取,因為其可能對鈣質吸收與生長發育產生負面影響。

例如,許多碳酸飲料與超加工食品含有高量的磷酸鹽。過量的磷攝取會干擾鈣的吸收,導致骨骼中鈣質的流失,進而影響骨骼健康。

過度攝取高熱量零食與飲料可能導致熱量過剩,增加肥胖風險,並使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肥胖與慢性發炎均可能進一步影響骨骼健康及整體生長發育。

此外,李佩芬提到,學童群體肥胖率日益上升,而黃豆富含膳食纖維與抗氧化物,若能推行「班班喝豆漿」,並將鈣與維生素D添加至添加至豆漿中,將是更健康的選擇。她說:「政府應考慮將鈣與維生素D添加至國人常飲用的豆漿中,作為公共營養政策的一環。」

這不僅能提供優質營養,也有助於提升臺灣黃豆產量,透過規模經濟降低成本,使國人能以更親民的價格,享用高品質的台灣本土生產非基改豆漿。

我國國產黃豆為非基因改造,品質優良,且為環境友善作物。然而,目前臺灣黃豆自給率僅約0.2%,99.8%以上依賴進口。在氣候變遷加劇的當下,飲食選擇對環境影響深遠。牛奶生產屬於高碳排放產業,因此在推廣相關政策時,應將環境永續納入考量,而非單純提供補助經費。

牛奶為常見過敏原 營養師建議攝取富含鈣質的蔬菜

此外,兒童喝牛奶可能產生過敏症狀及反應。小兒科醫師李士寬在公開的文章「喝牛奶過敏 幼兒要當心」內容指出,牛奶是嬰幼兒及兒童重要的食物之一,卻也是常見的食物過敏源。

牛奶過敏的臨床表現多元,包括包括腸胃道(如胃食道逆流、嘔吐、腹瀉、血便、便秘等)、皮膚黏膜(起紅疹、嘴唇眼皮腫脹、異位性皮膚炎等)、呼吸道(流鼻水、喘鳴、咳嗽等)及嚴重型(過敏性休克)等幾類。

小兒科醫師李士寬「喝牛奶過敏 幼兒要當心」在文章中指出,兒童便秘有相當比例是牛奶過敏造成的,研究顯示,讓便秘兒童停止食用牛奶及乳製品,有三到八成的人便秘可改善。因此,小朋友便秘若增加纖維質及水分攝取仍未改善時,不妨停喝牛奶試試看。

李佩芬提醒,若僅為補充鈣質而多喝牛奶,無需承受這些風險,反而應多攝取富含鈣質、吸收率高的蔬菜:大白菜、青江菜、芥藍菜等。

且國人(包括兒童)普遍膳食纖維攝取不足,這些蔬菜除了提供鈣質外,還富含纖維、維生素K、鎂、鉀等有助骨骼健康的營養素,並能維持腸道健康。

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簡稱動平會)認為,學校政策應該培養學生的永續意識與對動物的同理心。根據聯合國2019年發布的《氣候變遷與土地特別報告》中指出,減少動物性產品攝取能帶來許多環境效益,包含降低溫室氣體(GHG)排放,尤其是乳牛、羊等反芻動物所產生的甲烷。

動平會認為,政府應有意識、積極地補助植物性飲食攝取方案,例如班班喝品質優良的國產豆奶,更符合動物福祉,同時兼具營養。另外,政府更應主動地推動營養午餐「周一無肉日」,請營養師協助學校規劃菜色均衡的蔬食菜單,讓學童攝取營養蔬食的同時,為地球永續發展、動物保護盡一份力。

/ 徐郁淳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