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報導 浮濫徵收與土地正義 政大地政系徐世榮教授【台社學會論壇】土地正義的堅持與實踐:大埔事件一年過後 的演講(二)

文字-A A +A

影音報導【台社學會論壇】土地正義的堅持與實踐:大埔事件一年過後 敬邀參與 2011-07-04 08:12:34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85691

好奇寶寶對四位學者願意就此議題進行論壇,感到非常感佩,記得之前未參加相關重大議題報導,僅沈浸在廣慈博愛院BOT的不公不義時,常呼喚上蒼臺灣的知識份子都在哪裡,為什麼不能為這個社會作些主持正義的事情,看到四位學者站出來聲援大埔、灣寶農民,知道台灣社會還是有正義之士的!

寶寶曾經在營建署灣寶抗爭開記者會的場合,下雨雨傘不在身邊,政大地政系徐世榮教授幫我打傘,讓我印象深刻,曾經寫過一篇報導介紹徐教授。

政治大學地政系徐世榮教授 台灣土地關懷的學者 後龍科技開發案(二)2011-04-16 23:39:39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80533

這次論壇商得教授同意,提供寶寶當天發言的重點及簡報稿,讓寶寶可以輕鬆完成報導,感激不盡!

@@@@@@@@@

好奇寶寶有一個假設議題:有沒有可能財團看到氣候變遷,認為不久的將來,無法由自然情況生產農業,所以要將小農式的傳統農業加以滅絕,成為工業用地,將來農業用工廠作業生產,就像是現在蘭花工廠一般,是由有能力的非農民,雇用農民來生產,農民成為工具、作業員,失去自主性?所有農業都由財團接手,農民只是工人?農產品都是經由溫室生產,調控空氣濕度、水分、溫度,用化學肥料、生長激素,僅有有錢人才有可能吃到大自然的有機食物,就像是現在一般百姓,都穿工廠成衣,只有有錢人才能消費設計師的手工精品,裁縫師的傳統技藝都在工廠成衣的競爭下失去生存空間。裁縫師的行業走入歷史!

當然現在人不會覺得穿客製化的衣服是很嚴重的問題,因為年輕人根本就沒有那樣的生活經驗,記得當年念初中時,家事課還有作衣服,學毛線、作鉤花桌布的作業,現在不知家事課還有這些嗎?家中擺設都是工業產品居多,沒有人氣的東西!

也許再過一些年,大家都掛在網上,連人際間的互動都沒了,吃東西也是到便利商店去吃工廠作出來的一貫性食物,只有有錢人才能上餐廳吃廚師烹調的美食。一般大眾都沒有時間精力自行烹調食物!以上是寶寶參加這場論壇的感想,寫在此處,請參考。

@@@@@@@@

以下是徐教授提供的文稿、簡報檔、當天發言現場影音紀錄:

徐教授簡報檔

 

現場徐教授簡報影音紀錄

1.72

 

3.73

4. 74

 

5. 7f 徐教授針對臺灣社會經濟發展掛帥,不看重農業的情況的發言:

1.長期以來我們的發展的模式為「差序層次的直線進化模式」,如農地就是比較差,市地就是比較好,因為地價高;又如,農業就是比較差,因為創造出來的經濟產值不到GDP的2%,農民所得也比較低,相對地,工商業的產值高,所得也比較高。在這種思維底下,農業及農民都是比較低水準的。但是,目前農民的抗爭恰恰好就是這種發展模式的「異例」,農民教導我們,這種「差序層次的直線進化模式」是錯誤的,農業及土地都有重要的價值,不是這種發展模式所可以詮釋的。我很謝謝這農民的抗爭,因為透過這些直接行動,我們很有可能創造出一個更多元的未來。

2.土地徵收不是用數人頭的,它是屬於基本人權的領域,必須完全符合土地徵收所必備的六個前提要件。在這些要件中,並沒有說多少比例民眾的同意就可以徵收的,我們要打破這個迷思。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謝明海

好奇寶寶很好的心得。

農夫變成工人一旦實現,這個階段也不會太長,因為人類都變成了太空人,都是吃牙膏狀的太空食物或幾顆膠囊。人類都變成政治或財團的利益來源,都被值入晶片,接受指令生活。那時候人類沒有生死的問題,只有到期和過期的差異。

一目前現況的發展,這部是天方夜譚。

謝明海

更正:

依目前現況的發展,這不是天方夜譚。

1

加入時間: 2007.10.20

好奇寶寶

加入時間: 2007.10.20
5,717則報導
296則影音
6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影音報導 浮濫徵收與土地正義 政大地政系徐世榮教授【台社學會論壇】土地正義的堅持與實踐:大埔事件一年過後 的演講(二)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815篇報導,共13,183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815篇報導

13,183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