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動創意 當代藝術與肢體表現的對話
記者陳沛琳 / 採訪報導
劉詠晟老師透過編排舞蹈來表達內在情感,並跨界與視覺創作進行對話。這次帶著非舞蹈專業的素人舞者參加「桃藝盃舞蹈大賽」,劉詠晟在現代舞蹈中透過創新方式,打破傳統框架,呈現更深層次的藝術情感,與舞者合作運用創意和肢體編排,展現當代藝術的多樣性,帶來無限可能。
2023 囊底路生活戲劇節《繫》第一版。囊底路生活戲劇節 / 提供圖
想說的話轉化成舞蹈編舞者要非常清楚,觀眾才能有所共鳴
劉詠晟表示,編創靈感來自於高中一年級時觀看學校舞團年度公演,受德國已故編舞家Pina Bausch 作品的啟發,舞台上獨特的視覺和音效震撼了他,也讓他開啟對舞蹈編創的熱誠與想要踏上了編舞之路。隨著年齡增長,他逐步加深對舞蹈的理解,在高三那一年正式參與WDA國際舞蹈聯盟演出,當時創作過程與總監不斷溝通,才從中體會創作是無法用言語敘述,領悟到「將情感轉化為舞蹈語言」 的藝術魅力。從高三那一年起,給自己訂下長期目標,每年要作一首作品,至今依然持續著,創作已成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桃藝盃大賽中,劉詠晟延續了2023 年戲劇節作品《繫》的主題,靈感來自家庭的深厚情感,整首作品以全女性舞者的表現增添了更豐富的情感層次。作品《繫》 藉由舞者之間的互動,展現出親情的不可分割。 劉詠晟透過「家」這個議題,因他是返鄉青年,過去學生時期在外地求學工作, 開始思考回家與離家背景的兩種心境,「家」對於每一個人的看法都不同,更是把不同層面的情緒放在作品裡。作品中有舞者間的拉扯,敘述父母爭執、兄弟姊妹鬩牆;擁抱及糾纏動作,敘述家人之間的情感聯繫,對劉詠晟來說每次的作品要如何在觀眾面前用什麼方式呈現,事前花很多時間做足功課與自身的感受,這些都是生活中的日常。
《繫》第二版)。中華民國舞蹈學會 / 提供圖
在我還有熱誠的時候我會繼續往前
在這次編舞過程中,最大挑戰在於將原本六人五十分鐘的作品,改編成四人七分鐘的版本。劉詠晟需要重新調整動作和音樂的節奏,並增添雙人舞的段落,使作品更緊湊且保留原作精神。他特別提到,這次作品中包含了一位年滿六十歲的樂齡舞者,音樂與舞者磨合花費近一個月的時間,在每一次排練都會讓舞者先熟悉音樂拍子以及分析音樂每一段落特性,初期排練先將設計好的動作交給舞者,熟練動作後再開始與音樂進行搭配,動作也會因為音樂的速度而有所改變,為了讓整體畫面看起來是舒服且具有可看性,而這時必須調整動作質地,接著就是進入不斷排練,達到最終的表演效果。與素人舞者合作多年,劉詠晟感慨道,「做好一件事,需要用時間換取成果」。這八年中,她見證了素人舞者們從學院派動作到戲劇張力的肢體動作,並逐步發掘每位舞者的個人特質。過程中也遇過很多想加入的素人,但始終無法克服基本條件「記動作」這件事,能留下來的他常跟她們分享「在我還有熱誠的時候我會繼續往前」,劉詠晟感激這群舞者的信任給予他這麼多的鼓勵繼續走下去,並將自己熱愛舞蹈的熱情分享給她們,也透過這些過程學會在限制中找到創作的更多可能性。
2024囊底路生活戲劇節《蛹乘》。劉詠晟 / 提供圖
展望未來,劉詠晟分享了他在2024年囊底路生活戲劇節的創作經驗。他在活動中展示了四首作品,並將自己返鄉八年的生活和觀察以舞蹈形式呈現。在非傳統劇場空間中表演,而作品的發想以本名詠晟諧音《蛹乘》為整體作品的架構,再延伸三個小品《歡迎來到我的世界》、《血液裡的潛伏期》及《你好,我叫XX, 你好,你是?》並由素人舞者擔任演出,不外乎這也讓整個地區性與人民黏著度更深,擅用在地文化資源與在地的民眾,藉由舞蹈作為媒介傳達給更多人。他引用藝術家李國修的話:「人一輩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表示他會繼續透過舞蹈傳達生活的真實感受,希望能給予社會一點影響力,在藝術領域開拓新的高度與視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