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續六)蔣為文抗議vs.黃春明「國罵」

2011/06/07 07:59
2,529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2011.5.24 台南市國立台灣文學館
全場錄音請看
http://taigiol.fhl.net/vcd/rotaiugbk.php?user=taigi&bid=1&proc=read&msg…

張學謙教授論述如內文:

逃避母語讀寫 行不通

張學謙

台東大學華語系副教授

眾所皆知,黃春明不認同母語書寫,也不認為需要教小孩讀寫母語。他編輯的宜蘭縣本土語言教材,就以音標、文字不統一為由,以華語書寫,讀者自行翻譯讀出母語。

黃先生是知名的華語作家,但是就像大部份的台灣人一樣,沒有機會接受母語讀寫的教育,無法寫出母語,情有可原。他逃避母語讀寫,主張母語無需讀寫,反映社會語言不平等下,常見的鄙視母語的意識形態。黃春明這種放棄母語讀寫的做法,在實際教學上,並不可行,對母語保存與教育也有不良的影響。

宜蘭縣政府曾經實施過,黃春明排除母語讀寫的主張,不過,在實踐中,卻發現無法將文字排除在母語教學活動中。錢清泓的研究發現,所觀察的24節課中,有13節課涉入了文字、或有關音標的教學。老師常常藉助文字的輔助進行母語教學。不但授課老師表示,很難不使用文字,學生也表示讀寫母語的興趣以及需求。錢清泓一針見血的指出﹕「在學校中欲以『講』為主的方式來復建本土語言,似乎有展不開的『束縛』…換言之,本土語言教學應可善用學校特有的讀寫文化,來作進一步地推展….本土語言的推展,無法脫離文字、音標的範疇,也唯有借助文字、音標的力量,才能在『復建』的過程中注入一股新的力量。」黃春明的宜蘭經驗顯示,逃避母語讀寫根本是行不通的做法。

逃避母語讀寫,並不符合現代的語言教學觀。現代的語言教學觀強調聽、說、讀、寫這四種語言技能的統整,認為口語和書面語有相輔相成的功效。學校把母語讀寫視為禁文(banned script),也嚴重的違反族群語言民主原則,不利多元文化的發展,也失去挽救族群語言流失的重要管道。語言學家指出,如果母語僅做為口語的使用,書面語完全由強勢語言所獨佔,母語存活的機會渺茫。

就教育而言,包括母語的雙語讀寫,能促進增益式的雙語能力,避免兒童在學習華語的過程中,喪失母語。黃春明錯誤的認為母語讀寫是負擔,而非資源,也不符合雙語教育的理論。甘明士的「語言相互依賴假設」指出:第二語言的學習總是建立在母語的基礎上,母語非但不是學習的負擔,反而是任何語言學習的資源。研究發現母語及第二語言的讀寫能力息息相關:母語的讀寫能力可以有效的支持第二語言的讀寫發展;從母語學到的學術語言能力也可以轉移到第二語言。母語讀寫,好處多多,何樂而不為。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