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書寫歷史記錄文化─從火金姑開始

2007/11/19 15:37
2,302次瀏覽 ・ 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2007.11.17

照片

 

完成培訓課程的嘉義市社區大學「火金姑文化守護志工團」,今天上午首次出任務,以家庭結構式方式組合的火金姑成員,上午九點在私立博愛仁愛之家集合,這群初次接觸歷史田調的團隊還顯得相當生澀,但是熱愛自己土地的熱情卻絲毫不減,社大執行長陳柏濡指出;守護歷史不分年齡與性別,更沒有時間與地域的障礙與區隔,之所以選擇從博愛仁愛之家出發,是因為這家安養機構與嘉義市的社會福利發展具有指標性的意義。

 

陳柏濡表示:從日據時期以收容遊民為任務的「乞丐寮」,即至今日規模宏偉的安養機構,博愛仁愛之家不但走過歷史的經輪,更在嘉義市扮演著「濟弱扶傾」的重要角色,當臺灣逐漸邁入老人社會的關鍵時刻,博愛仁愛之家將再撐起更吃力的角色,但是嘉義市民對於這所走過半世紀的愛心機構卻所知無幾,陳柏濡說:別以為它只是一所社會福利機構,一度它還是「和平國小」的校區,由於時間短絀,這段記憶早從嘉義市民的心中消失,院區慈慧寺裡還供奉一尊年度久遠的石雕觀音,非常特別;這些看似簡單、無意義的小事,其實就是文化守護的開始,上午,火金姑的志工夥伴帶著筆記本、數位相機、錄音筆展開初步的歷史沿革建置,從一口老鐘、一棵老樹、一個破碗、一部古董老爺賓士巴士出發,部份夥伴則從訪談院民故事開始書寫,過程中雖然顯得生疏,但是結果卻相當精彩。


照片

 

陳柏濡說:為了加深「火金姑」對於文化記錄的概念,一個月前;火金姑便從「找回記憶--從寫信開始」的活動中鼓勵夥伴彼此寫信問候、溝通或敘述心情故事,以喚醒「投郵」的樂趣,一時間只看到團隊裡書信此起彼落,雖然只是簡單的行為,卻是560年代非常平實的生活畫面之一,陳柏濡說:透過生活化的技巧操作,引導火金姑進入文化守護情境,以愛家的心情;守住漸漸遺失的城市符號,是這個社團成立的主要目的。三十餘位小朋友與家長,利用上午時間挖掘私立博愛仁愛之家的歷史沿革,從乞丐寮、和平國小、博愛救濟院、博愛仁愛之家,乃至院區老樹、懷舊老「食鐘」,都成了火金姑記錄的標的,成果相當豐碩。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