縝密佈局 推理寫手林斯諺
【記者潘信瑜、黃?儀/嘉義報導】
戴著一副黑色膠框眼鏡、敲打著鍵盤,習慣在無聲環境中創作,筆下是精采細膩的詭局,在嚴密的情節設計之外,不失對人性的熱情。對他而言,推理創作的原動力,是一種純粹的熱情,是打從心底不求回報的付出。他是林斯諺,台灣新生代的推理作家代表之一。
林斯諺從國小一年級開始閱讀翻譯推理小說,後來就讀嘉義高中時,首次嘗試創作、投稿校刊,從此便走入創作之路,在大學四年級時順利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尼羅河魅影之謎》。回想這一路的創作歷程,他表示一開始純粹只想寫一個好的推理作品,但在有了更多經歷後,會嘗試將想傳達的意念放進作品中。提及自己早期的作品時,他總會露出一絲靦腆的笑,並說那些東西還不夠成熟。
房間書櫃上滿滿都是推理小說,甚至堆疊在地上,其中林斯諺最欣賞的作品是艾勒里‧昆恩《Y的悲劇》,因為相當有邏輯、推理很縝密,讓他極為推崇。在創作的路上,也曾發生過一件令他印象深刻的事,就讀研究所時,被朋友告知作品在中國大陸被盜用,經過確認,他發現除了書名、作者、主角名之外,其它部分竟是一字不差。面對自己作品遭到盜用,因為已經隔了幾年的時間,他態度相當坦然,笑稱:「沒想到這麼早期的作品,還會被盜用。」而這次盜用事件在出版社向對方提出「警告」後,也就這樣不了了之。
習慣在寂靜中創作,林斯諺認為多寫多看,才能打下深厚的基礎。
記者黃?儀/攝影
林斯諺在出版第二本作品之後面臨到極大的挑戰,當時的出版社倒閉,之後投稿也不太順利,因此他試著轉換跑道寫奇幻小說,但還是無法放棄自己最愛的推理小說,經歷了大約兩年的低潮期,而後參加了第一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在入圍之後得到了下一次出版的機會。曾看過不少身旁朋友放棄創作,他認為「成功是留給堅持到最後一刻的人」,堅持所愛,便能克服困難。
自花蓮師範學院畢業後,秉持著對哲學的興趣,林斯諺回到嘉義就讀中正大學研究所。越深入哲學的領域,他逐漸發覺,哲學與推理小說的本質是相同的,而讀了哲學之後,對於他寫作的題材深度及推理的邏輯性有很大的幫助。推理評論家喬齊安表示,邏輯與哲學看似複雜難懂,但林斯諺卻能用口語化、最簡單的方式讓讀者一目瞭然,甚至引領讀者進入主角的思考模式,一同參與解謎與破案,這是相當困難的寫作手法。
儘管電腦科技發達,林斯諺仍鍾情文字書寫。
記者黃?儀/攝影
林斯諺常利用網路與讀者互動溝通,來自書迷的正面鼓勵會激發他繼續創作,至於反面的批評,他會參考發言者的地位以及其批評的力道,但只要是負評都會讓他思考如何改進,因此對他而言也是另外一種動力。喬齊安說:「也許他還不是最好,但他的不斷進步與自我超越,讓台灣本土推理小說有無限進化的可能!」林斯諺進一步表示,雖然現今台灣的推理小說市場日漸成長,但大多讀者仍習慣閱讀翻譯小說,他強調「外國的月亮真的沒有比較圓」,希望大家能夠給予本土推理作家更多支持。
面對未來,林斯諺考慮留在大學擔任教職,並利用閒暇時間創作,但是他也笑著說,如果未來自己一個人生活,也不排除成為全職作家的可能,雖然成為全職作家在經濟方面會比較有壓力,但是這也會是另外一種全新的挑戰。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