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節能會用愈多? 「反彈效果」假設誤謬多

文字-A A +A


 圖/當民眾改搭更節能的油電混合巴士,每日的旅程顯然並不會因此而增加。反彈效果沒有辦法一體適用所有節能行為。圖為台達電子增程型油電混合巴士,以及電動車充電柱。(Sean攝)

 文/張楊乾(台達電子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主編,本文同步刊登在四月號綠雜誌)


 年前,為降低假日開車出遊時的碳足跡,我把自用車改成油氣混合車,也就是俗稱的瓦斯車。後來每次有香港的朋友來,一聽到我的車是由天然氣驅動,都覺得份外親切,因為香港的計程車全都是瓦斯車,每輛車車尾並都掛有「燃氣車輛.空氣清新」的綠色貼紙。

一般而言,瓦斯車的減碳效果,較汽油車減碳14%,我自己實測結果,每公里則約可減碳2克。之前曾有報導指出,瓦斯車雖然減碳,但會增加其他空氣污染物。不過每半年驗一次車,至今結果都符合標準,在油電混合車仍是百萬名車的情況下,瓦斯車仍是相對環保又經濟的庶民選擇。


 但一提到選擇,就不能不提經濟學,特別是民眾要如何作出節能的選擇,又是否這選擇能帶來節能的結果。



節能 反增用量?


 前陣子由美國「突破組織(the Breakthrough Institute)」所發表的報告,就以經濟學所發展出的「反彈效果(rebound effect)」,認為節能設備更新,將會導致更浪費的行為發生,結果是一點節能效果都沒有(*1)

 這個理論的假設,乍聽之下還挺合理,比如說換了變頻冷氣之後,夏天開冷氣的時間就更長了;換了省電燈泡之後,晚上睡覺時燈也就不關了;用了省墨的印表機,不須列印的文件都會打印出來…

 而若按照這個法則,我在換了相對節能的油氣混合車之後,理論上會開更多的里程數。最後,我每年因開車所排放的總碳量,會比我沒在車後加裝瓦斯桶還多。

 但這種情況,最後並沒有發生在我身上,換了瓦斯車之後,兩年來我只開了五千公里不到。我也很懷疑,經濟學上的「反彈效果」,會不會發生在其他的節能行為上。

 當消費者買了節能的電冰箱,他們會不再意冰箱門有無關緊嗎? 當民眾買了節能的洗衣機後,每周家裏洗衣服的次數,也會因此而增加嗎?

反彈效果 未獲實證

 美國「自然保育協會(Natural Resource Defense Council, NRDC)」的專家金史汀(David Goldstein)就認為(*2),美國自身例子,就是「反彈效果」最佳反證。他在自己的部落格上指出,從1973年到2009年,美國經濟成長了三倍,但能源需求只增加約三分之一。

 而加州大學Irvine分校(UC-Irvine)的史邁爾教授(Ken Small)也指出(*3),整體而言,大約有五分之一的引擎能源效率提升,的確是被車輛增加的里程數所抵消,但仍省下了五分之四。車輛如果開短程的話,則省的就更多。

 但車輛增加里程,也不僅只是車主覺得車更省油,而把車開更遠。這中間又有包括道路路網的擴張、油價的波動、可支配收入的改善等等。全歸因於「反彈效果」,又難免過度詮釋了。

 能源的使用習慣,往往是固定的,除了是有很重大的改變,比如說家裏新增加了成員、或是自已學會了新的菜色、買了新的入浴劑。這也是為什麼節能的習慣不易養成,相對地,日常生活的耗能增加,也是需要時間的。

 對一般人而言,在看待節能電器與養成節能習慣時,其實兩者之間的權重是不平衡的。去年,一份由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艾蒂(Shahzeen Z. Attari)領軍的研究就發現(*4),大部份美國人認為隨手關燈、少開車等的節能行為,是比換省電燈泡等節能設備,能減少更多的碳污染。但就專家的看法,實際上卻恰恰相反,電器能耗的改善,是比行為的改變更有效節能。

節能電器 真能省錢

 至於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結果,或許與一般人並不具備專案知識,能分辨出節能科技的效果,但節能行為規範卻是朗朗上口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有真的有「反彈效果」發生,更新節能設備依舊有減碳效益。

 所以採用節能的電器或車輛,也是在不影響當前生活品質的前提,可以達到節能的效果。但當然更理想的情況是,能夠提升生活品質,但卻又比先前付的電費更少。

 對我而言,不論是改裝瓦斯車、更換LED節能燈泡,或是隨手關燈、回收洗澡水,最終目的都是要達成將碳污染量,控制在科學家建議每日5.47公斤以內,而我目前的平均值,仍大概是這個數值的兩倍。要嘗試的節能方式還有很多,將節能手法用在節能電器與車輛上,則是我現階段所採取的手段。

 反彈效果存不存在,答案或許見人見智,但對整體節能的影響,以現階段的人類使用能源習慣來看,似乎沒有顯著的影響。想延緩氣候變遷,使用節能的電器與車輛,仍會是科學家建議的主軸。

【參考資料】

(*1)The Breakthrough Institute 2011 ENERGY EMERGENCE REBOUND & BACKFIRE AS EMERGENT PHENOMENA

(*2)NRDC 17-Feb-11 energy Efficiency and the Rebound Effect by David Goldstein

(*3)Grist 15-Dec-10 If efficiency hasn’t cut energy use, then what? By Charles Komanoff

(*4)Shahzeen Z. Attari, Michael L. DeKay, Cliff I. Davidson, and Wandi Bruine de Bruin 2010 Public perceptions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savings in PNAS doi/10.1073/pnas.1001509107



關於作者

張楊乾,六年級生,曾任報社記者、大學研究助理。幾年前在看到我國友邦吐瓦魯被海水蓋過去的照片後,毅然決定飛到歐洲去學全球暖化。回國後所成立的低碳生活部落格,08年獲華文部落格公益類首獎、11年獲第二屆學學獎;所撰《低碳生活的24堂課》,於09年獲開卷好書獎、個人亦於2010年獲遠見雜誌選為第一屆台灣環境英雄,現任台達電子基金會副執行長。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11.14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加入時間: 2007.11.14
1,531則報導
1則影音
3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愈節能會用愈多? 「反彈效果」假設誤謬多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888篇報導,共12,78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888篇報導

12,78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