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土城彈藥庫的祕密~~~~
(攝影:周佳慧/都市改革組織 執行祕書)
本文作者:周佳慧/OURs都市改革組織 執行秘書
抵達土城捷運站,穿越高架橋涵洞,僅5分鐘的時間,綠地蔭林、溪溝潺潺、香氣怡然,大片土城僅存的處女地悠然現身;首次拜訪,打破了我對土城黃土紛飛的刻板想像。其間散落特殊形式建物,以及路旁積水處的蝌蚪、四處飛翔各種鳥兒、點點停駐在草叢枝葉各式美麗蝶兒與各色蜻蜓,不是發出無法理解的悠揚旋律,就是靜悄悄,好似有不可奉告的秘密藏身與此(根據野鳥協會、蝴蝶協會、自然步道協會等調查研究,有許多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植物在此地孕育生長)。
(右圖攝影:周佳慧/都市改革組織 執行秘書 )
這裡是前國軍勤篤營區,也是目前俗稱的土城彈藥庫,位於土城市中央心臟地帶,前有市集鬧區集結行政中心,後有山林坡地,其中埤塘四怖,農家散落,同時並存多樣化生態物種,更有保育指標大冠鷲在此棲息。管制區總面積96公頃,是臺北市大安森林公園的3.6倍,美國紐約市中央公園的1/3。在解密以前,連住戶親友未攜帶身份證明也無法出入。
如蝴蝶脫蛹蛻變,現在的美好也來自苦難的掙扎。彈藥庫於民國44年落地於土城現址時,原本居住於田園野地的農戶們,被政府將私人農地強制徵收,並指定為禁限建用地,居民被迫遷原居住地,移至紅線管制區內四處。當工業化政策犧牲了農民生活後而慘澹經 營,其間抗爭九次要求軍方開放土地管制,終於自民國90年起陸續開放此地區(土城彈藥庫共劃分三個區域);而工業化政策犧牲農民生活以致於慘澹經營,93年起行政院農委會與土城市農會協助居民農業轉型為生態休閒「市民農園」,讓危機成為轉機,與因限禁建而留下彌足珍貴的生態棲息地的彈藥庫區域可說不謀而合,讓居民於不景氣的生活中抓住一線生機,毅然決然投入積蓄,延續了以世居土地維生的農村傳統,為土城市市民的使用綠地面積,從51平方 公分(約一張椅子面積),多了96公頃的舒緩空間,提供台北縣市民提供了週休二日的好去處,更結合生態教育為國家棟梁的主人翁建立學習基礎的根基。
然好景不常,95年11月20日蘇貞昌於擔任行政院長期間在媒體上宣布,同意臺北縣長周錫瑋提出土城看守所搬遷至前彈藥庫現址案,目前正辦理擴大都市計畫申請,作全面剷除式的開發,為不知情的農民埋下未來安定生活的地雷,更代替大眾為自然宣告其生死。理由是:土城看守所現址妨礙了土城的發展,而前彈藥庫現址應藉此移除(2007,《我們的未來-臺北縣》文宣品,p.13)。
土城市1/2都是山坡地的地理型態,自有其先天的優勢與條件,用1970年代缺乏基礎建設的建設觀念,來看待21世紀的綠色規劃趨勢,好比愚公移山不切實際。況且94年12月《修訂臺北縣綜合計畫》指出此土城樹林地區應:
落實環境保育,建立與自然共榮的花園都市再回溯82年《變更土城都市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書》更清楚指出:
為因應本地區未來人口快速之成長及提昇環境品質,於原軍事禁建區(暫緩發展區)辦理整體規劃時,及於下次通盤檢討補足公園之不足。
如果說好的城市規劃方式,需要順應地理優勢,結合生態資源,並協助產業轉型,那麼「生態城市」便是土城都市計畫應該執行的主要策略,更因此凸顯出前土城彈藥庫現存豐富生態資源的重要性,以及土城作為生態城的發展潛力。
都市計畫與城市發展必須全盤衡量,並且注重公共利益的公平分配,而非犧牲誰的小我去完成遙不可及大我,去塑造某些在上位者或財團的利益。首先,土城看守所的搬遷是否有其必要性?搬遷對大眾的影響為何?對公共政策的發展又為何?再來,將看守所搬遷至此,北縣府一直放出居民得利的煙霧彈,但事實是造就居民的利益還是財團的利益?這樣的空間政策為的是土城人民的願景,還是只有少數幾人在黑箱裡應酬出來的願景?最後再問,若土城看守所等機關非搬遷不可,土城44.69%的閒置工業區(經濟部工業局90年統計資料)在此案上為何未納入考量範圍內?以上種種攸關民眾權益的問題,都是當政者需要細細思量的決策前提。
城市的美可以塑造,渾然天成使於自然的美無法以人工塑造,也無法被取代當你身歷其境時最初的感動,更不用說生態棲息地的重建可以挽回我們因為開發而傷害的物種。今年六月下旬起,洞庭湖水位上升,導致東方田鼠20億田鼠內遷城鎮,由於生態環境失衡,田鼠肆無忌憚地大肆破壞當地經濟作物與生活環境,甚至影響到國家公園保護區。諸如此類重謀利而過度開發帶給人們的教訓,就是自然資源的消逝不復返,也將影響導致人類生存的危機;難道土城市民到時不會因為剷除式的開發,而造成公共安全的危險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