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不同 公益旅行從傾聽開始

地區:
文字-A A +A

【記者余庭歡/台北報導】「遇到乞丐該怎麼辦?」旅遊作家褚士瑩,高中第一次自助旅行到印尼,出了機場,迎面而來的是要錢的小孩,突然間他發現,從小寫考卷都會有標準答案,而「遇到乞丐該怎麼辦?」卻從來沒有人教過答案,這使得褚士瑩開始思考課本上所沒有教導的問題,也讓他有了在NPO﹝Not-For-Profit organization,非營利組織﹞工作的想法。

「每天不管什麼場面,不

管下了飛機、公車也好,都會看到一群小朋友,然後伸手跟我要錢,」當時還是高中生的他,不覺得小孩子是詐騙集團的一份子,「我那時候想我也只有一點點錢,我給了你,就沒有了!」但疑問卻一直存在腦海中,他發現,好像從小到大都沒有人告訴他「遇到乞丐該怎麼辦?」之後,褚士瑩開始了他尋找答案的過程。
「這個答案,其實是我自己的答案,那就是我要到NPO組織工作,」褚士瑩開始想,是不是別人伸手要錢,我們就應該給?怎麼給?如果給,會不會衍生出被黑道斷手斷腳、燒傷的丐幫?褚士瑩決定不給,而是踏入NPO組織,「希望能夠透過一個制度的方式,能夠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而不是變成一個隨手隨興自我感覺良好的散財童子。」

二○○三年開始,褚士瑩決定到緬甸,透過國際組織來協助管理位於緬甸北部山區面積約三百英畝的有機農場,「在NPO領域裡,在全世界最難去的兩個國家,其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非洲國家,而是和台灣一樣列屬亞洲地區的北韓和緬甸,」他說,這兩個國家因為對外封閉,禁止NPO進去工作「如果有這樣的機會到緬甸,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緬甸農場二○○六年起正式營運,剛開始透過國際組織,經由留俄農業專家帶領當地團隊開發經營,由上到下共同學習生態平衡的理念,以永續農業為原則,營造社區,不使用化學肥料,不噴灑殺蟲劑,不過度開發土地,不過度使用水資源。

因位處山坡地,水源是在比較低漥的地區,導致高處作物沒辦法灌溉,而緬甸不像台灣擁有電力、能夠有打水的器具可以使用,「一個農地沒有水源,可以灌溉嗎?」當時褚士瑩想到可以使用太陽能,找到利用太陽能來打水的設備。

當時褚士瑩很興奮,拿了構造圖去給緬甸當地的團隊討論,農場主人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先生,他問,「阿這個東西壞了可不可以修?」「如果說太陽能板裂掉了,還能用嗎?」因為緬甸不像臺灣,買東西不僅方便、壞掉了還可以修理。褚士瑩說:「對他們來說,只要是壞了不能修的東西,就不是好東西!」

褚士瑩說,因為每個月自己固定會到農場一次,可以幫忙替換零件,但農場主人說:「那你一個月才來,是不是就代表說我們一個月都不用澆水了?」後來老先生說,「沒關係你下個月來,我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

「結果我下個月去,我也傻了,」褚士瑩原本以為自己會看到很有規模的設備,卻看到了兩三個很像腳踏車充氣的器具,還有釘了兩片木板,旁邊還柱了一根木頭,老先生說:「這就是我們的灌溉設備!」當場示範「水就真的源源不絕的出來了!」這個由印度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非政府組織﹞設計出來的抽水箱,「用的是比太陽能還要環保的人力,」再利用拖車上載裝滿水的石油桶,只要抽水箱踩七分鐘裝滿石油桶,就可以灌溉高處的農地了。

二○一○年,褚士瑩帶了八個公益旅行團,到農場去做志工,公益旅行是以旅行為途徑,從事對公眾有意義的事,一個志工配上一個當地人,兩個人一起工作、生活,剛開始會因為語言不同而產生隔閡,透過比手畫腳彼此之間就會有更多的互動。

主婦聯盟也參加了旅行團,褚士瑩說,有一天媽媽們突然放下手邊的工作,喊著「我們要去淨山!」拿著一個布麻袋就去山裡撿垃圾了。「在緬甸當地是沒有垃圾車的,更不要說垃圾袋、資源回收,」褚士瑩說,所以當地人就是把垃圾丟到看不見的地方,「所以久而久之,我也都看不到那些垃圾了!」但對環保媽媽來說,這些非常的刺眼,她們將垃圾收集起來,教當地居民簡單的分類方法,除了廚餘回收之外,還有教導把塑膠放在下風處焚燒來減少汙染。

這些都是主婦聯盟媽媽們主動帶給農場的,褚士瑩說,透過和當地人一起生活,可以從彼此身上學習到不同的東西,參與團員說,緬甸人民都很單純,所以不用把事情想得太複雜,因為我們的想法常常是以自己為出發點,但我們並不是當地人,很容易在不知不覺當中給別人負擔。

褚士瑩說:「我們常常想給別人最好的,卻不一定是對方真正需要的,」就像太陽能是現在最新又環保的科技,但卻不一定適用於每個地方,「我所能做的,就是傾聽。」他說,真正的互動是去傾聽而給予真正需要的東西。

延伸閱讀
泰緬邊境漂流:從公益旅行到社會創業家
一個公益旅行者所能做的事
弄曼農場,我的「龍貓森林」
最近的一段公益旅行戀情
公益旅行與生態工作假期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素素

台灣到處都是需要傾聽的弱勢者只是真的有幾人聽得到.

2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67則報導
2,272則影音
708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02

教人重做遺失婚戒 何宣螢用金工保存回憶

2024-04-19
瀏覽:
700
推:
0
回應:
0
2:08

劉啟葦返鄉 用水簾溫室 立體化種香菇

2024-04-17
瀏覽:
2,619
推:
2
回應:
0
2:48

辦詩報、做廣播 府城舊冊店守護台語文學

2024-04-15
瀏覽:
2,824
推:
2
回應:
0
1:49

女同志出國生子 盼台灣開放同婚人工生殖

2024-04-10
瀏覽:
4,569
推:
2
回應:
1
3:10

李子銘用三種好菌 養無毒魚蝦

2024-04-08
瀏覽:
5,313
推:
1
回應:
0
2:23

不老棒球 八十歲球員揮出新人生

2024-04-05
瀏覽:
13,217
推:
47
回應:
0
1:56

林口有機村 種給自己吃的有機蔬菜

2024-04-03
瀏覽:
6,402
推:
0
回應:
0
1:43

輝耀有機農園 打造社區菜市場

2024-04-01
瀏覽:
6,907
推:
2
回應:
0
2:54

茂林牧場的友善雞蛋 快樂的雞生快樂的蛋

2024-03-29
瀏覽:
5,284
推:
0
回應:
0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6,031
推:
0
回應:
0

接受不同 公益旅行從傾聽開始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54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54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