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手到教練的蛻變之路 用熱血與韌性,潘韵慈書寫跆拳道人生
從國手到教練的蛻變之路
用熱血與韌性,潘韵慈書寫跆拳道人生
記者/何沁瑜
( 2023亞運宣傳照/潘韵慈 提供 )
潘韵慈,從跆拳道選手到國手最後成為教練,這段路程寫滿了堅持與波折。從初次步入跆拳道世界的青澀,到成為為國家爭取榮譽的國家級選手,他在競技場上經歷無數次的挑戰,面對傷痛、挑戰與低潮,始終以堅定的信念自我突破,成就了自身。
如今,他從選手的身份退役,選擇了投入教練的工作回饋後輩,將自身經驗化為動力,陪伴新一代選手成長,用他的故事激勵更多年輕人堅持夢想,將夢想與餘力傳承給後輩,延續跆拳道精神。
起步於童年,命運的轉折點在跆拳道場
潘韵慈在五歲時開始接觸跆拳道,起初並沒有興趣,只是為了鍛鍊身體健康。在小學六年級畢業後就覺得厭煩,有意放棄,卻在升上國中之際被鄧登凱教練挖掘,鼓勵他加入校隊,踏上競技之路。其實,他最一開始接觸的是芭蕾舞,但因為老師的嚴厲讓他不想學下去,加上父親曾經學習跆拳道的影響,潘韵慈的阿嬤詢問她想不想嘗試,他也就一口答應了下來,最後轉向跆拳道館。鄧教練對他寄予厚望,但即使升上國一,潘韵慈一開始也還是不想繼續練,鄧教練語重心長的鼓勵她:「試試看,努力一點,未來無可限量。」在這之後,她在鄧教練的用心栽培之下日益精進。國中一年級時,潘韵慈首次參加市中運便脫穎而出,隨後代表新北市參加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一路創進冠亞賽,在最後的幾秒逆轉奪金,就此開闢了她的選手生涯,一步一步走向巔峰。
( 日常訓練照/潘韵慈 提供 )
遺憾中的成長,兩場深刻的逆轉敗
在潘韵慈的選手生涯中,有兩場賽事給他留下了尤為深刻的記憶,第一場是在她高二時參加世界青少年錦標賽,在冠亞賽遇到的對手是曾經擊敗她的伊朗選手。當時的比賽規則與現在不同,允許教練舉牌申訴得分,在比賽中她踢中對方頭部,但是沒有感應跳分,她示意指導席的教練舉牌,但教練並未行動,最終以微弱的一分之差輸掉了比賽,這場比賽讓潘韵慈深感遺憾,也更加銘記了比賽中的溝通細節。
另一場則是2023年的亞運會,這場比賽是她在國際賽事的最後一役,此時的比賽規則已改為一場三回合三戰兩勝制,這場比賽她的指導教練為韓國籍教練。比賽進行到最後幾秒,她原本領先一分,但對手突然近身攻擊,教練指示她往後退開,然而,她猶豫了片刻,擔心退後導致犯規會讓雙方比分持平,無法確保自己會勝利,因此未完全按照教練的指示行動,就在這一刻的停頓中,讓對手抓住了機會逆轉取勝。這場敗仗讓潘韵慈在遺憾中反思,更加意識到在比賽中每一個抉擇的份量,並讓她對比賽中的應變與決策有更加深刻的體悟。
( 韓國GP大獎挑戰賽/潘韵慈 提供 )
傷痛不退,意志不垮:從挫折中重生
潘韵慈在高三時,正值跆拳道生涯的巔峰,卻遭遇了重大傷痛。在她高三時的全運會,這是她參賽年齡達到標準後第一次參賽,在四強賽時,她感覺到膝蓋開始異常的疼痛,甚至沒辦法正常的走路,最後還是鄧教練背她下場。請防護員幫忙檢查,防護員懷疑她前十字韌帶可能斷裂或撕裂,但鄧教練鼓勵她:「都打到這裡了,怎麼樣都要把它撐完。」僅靠著膝蓋貼紮的支撐,她帶著傷回到了賽場。回憶起這段經歷,潘韵慈激動的說:「我印象超深刻的!我一直跌倒一直跌倒,邊哭邊打。」儘管身體傷痛,她靠著不屈的意志撐完三回合,最終奪下了冠軍。
雖然在這場賽事拿下了冠軍,但也因為受傷短時間無法回到賽場上,當時正在備戰雅加達亞運的潘韵慈,因為量級還減重了十公斤,但最後因傷無法出賽,這場重傷後,潘韵慈經歷了漫長的復健過程:「每天都在哭,復健很痛苦,心裡也一定是負面的,但不會表現出來。」她選擇在心裡開導自己,專注於當下,不去擔心未來,這些挫折磨練了她的毅力,也成為她面對人生挑戰的重要力量來源。
(丹鳳高中國中部訓練日常/何沁瑜 拍攝)
從選手到教練,潘韵慈的傳承之路
在2023年亞運前,潘韵慈就已經確定了退役後的方向,她決定回到她的母校,丹鳳高中擔任專任教練。她也在退役前就和鄧教練計畫並討論,成立一間自己的跆拳道館,對她而言,跆拳道不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人生信仰,無論面臨多少挑戰,直要在能力範圍內,她都會盡力去做。
未來的目標,她希望自己的選手有一天也能夠站上國手的舞台,但她也清楚需要按部就班,先在國內比賽中奠定基礎。她期望選手們能在全中運進入前三,但對市中運的成績則是保持順其自然的態度。潘韵慈強調,她不會強求選手一定要達到怎麼樣的成績,而是致力於盡心地將自己的技術與經驗傳授給後輩們。她認為,選手們能否吸收與運用,還有在賽場上的表現,往往取決於個人發揮,誰也無法預測。
同時,她也期望道館能夠吸引更多的學生,在跆拳道中逐步成長,成為選手。她期待自己親手培養的孩子們能一路堅持,從國小到國中,甚至到高中可以一起來到她的母校繼續這段跆拳之旅。(1909)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