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來談談捐贈
南海路建國中學對面,除了植物園之外還有以前的中央圖書館、科學館,以及小小的所謂的藝術館(表演廳)加上一個歷史博物館。上述場館也都是我的地盤,不喜歡上的課就到這幾處【自修】。
南海路歷史博物館展示的是中國的歷史,和台灣無關,雖然也展示極少數的台灣原民文物,卻是被國民政府硬塞進去騙騙台灣人的。就像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是說,台灣原住民也是中華民族一樣的荒唐。
感謝李登輝總統和阿扁總統的催生和執行,在台南成立了【台灣歷史博物館】。宣傳不足,知道的人不多,原汁原味的【台灣】歷史。先是省立再升格成為國立。2007年3月15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正式成立,從此,台北有個中國的,台南有個台灣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簡稱【台史博】。
我很久沒去南海路了,倒是台史博去了很多次。
台史博告訴中央社記者,台史博民國111年至113年間獲贈文物3502件,橫跨18世紀至當代,文物內容多元,包含清代地圖、祖先畫像、書籍、家具等。我很榮幸的參觀過台史博很專業的庫房。
台史博近3年獲贈約3500件文物 陳時中防疫背心入列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410300284.aspx
台史博館長張隆志表示,台史博長期接受民間常民文物捐贈,15萬餘件藏品中,來自捐贈即高達5萬5000多件,占館藏37%。
[李遠哲諾貝爾獎章捐贈臺史博 今起常設展出]
臺史博館長張隆志(左)親自頒贈感謝狀及臺史博「典藏卡」給予李遠哲,感謝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右)捐贈諾貝爾獎章予相關學術獎章。(臺史博提供)
(很抱歉, 陳時中的致詞回音過大, 將設法找到較好的錄音來取代)
2021-12-02 李遠哲將他畢生榮譽的標章及文物資料捐贈給台史博,媒體著墨不多。今年, 勞苦功高的陳時中防疫戰將,將他穿了907 天的防疫背心捐給了台史博。後者的意義更大於前者。【台灣歷史】除了國際級文物之外,更重要的是常民社會上無論大人物小人物感人的故事都收納進入歷史。歷史是給後人看的。台史博是台灣常民息息相關的歷史,中國的歷史博物館,包括故宮,展現的是貴族和壓榨老百姓的王權惡行,和人民生活無關。
我相信有一天, 台東賣菜阿嬤陳樹菊,也會在台灣歷史中被後人看到。台史博將成為地球上很特殊的國家博物館。
歷史不像建築物必須由下而上建構, 歷史可以兩頭並進,一方面找出新的未來的歷史,另一方面從民間研究、蒐集、整理出一些舊的、古老的文史資料或檔案以及有實體的歷史文物。從上面往下補充堆疊。
台灣的捐贈風氣近年逐漸風行,這是很難得的現象,尤其是很多大戶人家阿嬤阿祖的櫃子裡被整理出大量文史紀載,這白紙黑字的意義和耆老訪談不同。珍貴的實體文物如果在市場上有很高的價格,要所有者捐出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困難的事也逐漸有了起色,即便是國立的,經費依然有限,很難從坊間或拍賣市場購入。鼓勵捐贈是必要的。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捐贈風氣,需要政府大力推動。也必須建構簡單的捐贈管道和手續,公家博物館內應該另設一個專門窗口,來和有意捐贈者作接受、接觸、訪談、確認等等繁雜的工作。篩選出來的寶貝再移交給專責分組進一步研討。
台南的台史博歡迎你
公民記者 謝明海 2024-10-30
延伸閱讀 :
陳時中部長在臉書上的貼文, 全文轉貼: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解編後,台史館來問我,能不能將那件指揮官背心捐贈館藏?
其實,指揮中心成立的1197天裡,我擔任指揮官907天,穿著這件背心主持了500多場記者會,它對我個人來說意義重大!但回想起過去同島一命對抗新冠疫情的那段歲月,我想這件背心對台灣未來的啓發當更為重要,因此我欣然捐出,謝謝台史館費心收藏,也很榮幸能成為歷史的一部份。
每件文物的背後都有動人的故事,歷史的保存不只是為了緬懷過去,更是為了啓發未來。希望大家能夠透過留存下來的物品、文字和影音,知道過去全世界曾發生這麼大規模且嚴峻的傳染病疫情,而這塊土地上曾經有兩千多萬人團結、自制,在第一線醫護防疫人員,以及相關專家學者的幫助下,一起克服了疫情的挑戰,這段經驗也能夠做為未來發生類似事件的參考指引。
今天一早我特別來到台南,參加台灣歷史博物館113年文物捐贈感恩茶會。茶會上我也和大家分享我平日隨記的私人筆記本,在疫情期間,裡面有幾段文字,記下了當時指揮防疫的心路歷程,現在我仍然會時常想起:
「面對新興病毒,暴露人類的有限,我們只能誠實謙卑。」
「面對所有的批評,我有則改之,無則勉之,應該回歸人跟病毒的戰役才是正道。」
「病毒正在分化我們,不要讓對立弱化我們對抗病毒的能力。」
今天藉著參加活動的機會,我要再次謝謝一起攜手團結挺過疫情的每一個人!
颱風將至,請大家一定要保重,提高警覺做好防颱準備。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