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菸讓心臟病發風險減半 少抽菸則影響不大
戒菸讓心臟病發風險減半 少抽菸則影響不大
撰文:輔大公衛系楊定綸
感謝羅東聖母醫院副院長賴志冠審稿
在英國倫敦舉辦的2024年歐洲心臟醫學大會(ESC Congress 2024)上,一份最新研究指出:「穩定冠狀動脈疾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簡稱「冠心病」)患者,在被診斷後的任何時間點戒菸,其發生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可減少近50%。但若僅減少吸菸量,對降低心血管風險的幫助不大。」
研究四大重點:
●戒菸的病人,心肌梗塞或死亡的風險降低44%。
●減少吸菸對心肌梗塞或死亡的影響不大〪
●繼續吸菸的冠狀動脈疾病患者,心肌梗塞或死亡的風險每年增加8%。
●每次診療時,應向吸菸者傳達簡短且明確的訊息,強調戒菸的必要性。
圖片來源:freepik
該研究針對32,378名穩定冠狀動脈疾病患者,分析5年追蹤期間內曾發生「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狀況,這些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或「心肌梗塞」。
患者在納入研究時,被診斷為冠狀動脈疾病的平均時間達6.5年,其中13,366名患者(41.3%)從未吸菸、14,973名患者(46.2%)已戒菸,另有4,039名患者(12.5%)為吸菸者。在已戒菸的患者中, 72.8%在被診斷出冠狀動脈疾病的一年內戒菸,而只有27.2%在隨後幾年內戒菸。
特別的是,研究顯示「診斷後的第一年是戒菸的關鍵時期」。被診斷冠狀動脈疾病後戒菸的患者,不論何時戒菸,其心血管疾病的預後都獲得顯著改善,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減少44%。
對於僅是減少吸菸量的患者,與未改變每日菸量的吸菸患者相比,其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風險並無顯著改變。診斷冠狀動脈疾病後,每增加一年持續吸菸,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風險隨之增加8%。與持續吸菸者相比,戒菸者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風險雖顯著降低,但即使戒菸多年後,其心血管健康也無法達到從不吸菸者的水準。任職於比夏-克洛德伯納德醫院的朱爾斯·梅尼耶博士(Dr. Jules Mesnier, Hospital Bichat-Claude Bernard, Paris, France)指出:「在促進戒菸的措施中,包括簡短建議、諮商和行為介入,以及藥物治療都是重要的環節。面對患者時,我們應強調戒菸的重要性,積極鼓勵患者採取戒菸行動。」
梅尼耶博士總結:「我喜歡告訴我的病人,戒菸無論何時都不嫌晚,越早戒菸越能降低心血管重症的風險,只是減少吸菸量是不夠的。在每次診療,應向吸菸者傳達簡短且明確的訊息,強調戒菸的必要性。正如研究顯示,告訴患者戒菸能讓心肌梗塞或死亡的發生風險減半,這就是強而有力的證據。促進戒菸的有效措施包括簡短的建議、諮商和行為介入,以及藥物治療。」
【案例分享】
日前回娘家獲頒「戒菸楷模」的「2020戒菸就贏比賽」成功戒菸幸運首獎得主林文傑,他是在林嘉璋醫師的要求下,痛定思痛戒掉31年的菸癮。
他回憶當年:「一次拜訪住公寓五樓的客戶,才走到三樓已經氣喘不過來,且幾乎要昏倒,當時真的嚇到了,又想到自己家族中有心臟病史…,隔天立刻到三總掛心臟科門診。林嘉璋醫師看了我的心電圖,第一句話就問『你有沒有吸菸?』,我乖乖回答『有』,林醫師嚴肅地要求我必須立刻戒菸,否則就得裝心導管支架了」。記得當時我還跟林醫師討價還價:「可不可以少吸一點? 或者改抽電子煙?」但林醫師依然堅定的告訴我:「你必須戒菸,一根都不能吸」!我只好硬著頭皮決定戒菸,又想到前幾天才看到李㼈的戒菸比賽廣告…當晚就報名戒菸、一口菸都不碰了。
已經戒菸4年5個月的林文傑,每三個月回門診拿藥追蹤、不用做心導管,他對已調到國軍台中總醫院服務的林嘉璋醫師表達最大的謝意〪
2024戒菸就贏比賽戒菸楷模記者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左一)、戒菸楷模林文傑(左二)、見證人藍美雪(左三)、終身義工陳淑麗(左四)
相關連結: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