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新藥基金規模會影響癌症存活率
在當前的醫療環境中,癌症病患的照顧措施和標靶藥物的補助顯得尤為重要。曾有胸腔科醫生表示,全國每年新增的肺癌病例約有一萬三千人,其中約一半是女性。然而,令人震驚的是,這些女性中只有5.9%有抽菸的習慣。這意味著每年有五千多位不抽菸的女性罹患肺癌,甚至有些人連廚房都不進,卻依然無法避免這種疾病的侵襲。
這樣的現象讓人不禁要問:「為什麼這樣還會得病?」除了部分病例可以用家族病史或環境暴露來解釋,大部分的肺癌病例仍然難以歸因,只能說是機率問題。更重要的是,早期發現和治療是關鍵。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已被證明是有效的早期檢測工具。如果有家族病史或長期抽菸的習慣,國健署已經開始補助每兩年一次的免費LDCT檢查,這項免費服務應該被廣泛利用。
然而,癌症治療的高昂費用仍然是許多家庭無法承受的重擔。以肺癌為例,標靶藥物Tarceva每月需要9萬元,而大腸癌的標靶藥物Erbitux每月甚至需要20萬元,雖然健保有條件式給付,但對於普通家庭來說都是難以負荷的價格,癌症已連續42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首位,但癌症病友等待新藥納入健保給付的平均時間卻長達700多天! 2019年《商業周刊》針對近兩百名醫師做了一項調查,結果有61%的醫師認為「健保給付」的藥與醫材,已經到了「不堪用」的程度。因為健保預算問題變相消耗了病友用藥權益,真正需要救命的人,等不到救命的藥,日本急重難症病人卻在新藥上市後60~90天就有新藥可用,也反映日台在癌症存活率上。
衛福部表示,百億癌藥基金將於明年正式上路,初期將由公務預算編列60億元,後年達到百億規模。健保署長石崇良也表示,基金上路後可以讓病友更快地使用新藥,並且在健保收載新藥前,基金可以作為一個緩衝,先評估新藥的藥效和價格,再決定是否納入健保給付,這樣可以確保健保的永續經營。
然而,伴隨台灣人口老年化,癌藥基金將來定會超過百億,政府除了公務預算挹注外,是否有其他財源可以補充癌藥基金,如近期熱議的糖捐、酒捐,抑或是已經合法的加熱菸捐等,擴張稅收才能建立完整癌症新藥制度,提高治療效果,挽救更多生命。因此,政府不應該放棄既有稅收,如同坐在黃金上當乞丐,而應該積極行動,急人所急,為癌症病友提供更好的醫療保障。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