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清龍宮六十週年慶-森林市集捐愛心

2024/08/18 14:58
11,340次瀏覽 ・ 67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3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清龍宮六十週年慶-森林市集捐愛心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開場白:

      坐落於台北市木柵區的清龍宮,迎來六十周年慶典,特別舉辦了一場森林市集,透過傳統文化與森林市集的結合,呈現廟宇的全新風貌,吸引眾多信徒和遊客前來參與。

      照片
      照片

      串場一:

      清龍宮背靠猴山岳,周圍樹木成蔭,為台北市民提供了一片難得的自然景觀。

      照片

      清龍宮秘書長 林聖傑:

      清龍宮在台北市,台北市大家都知道都是高樓大廈,很少人能接觸到這個山林的,這個大自然的景色,清龍宮剛好佇立在猴山岳,旁邊這個樹木成蔭,可以在這個森林的鳥叫當中,在市集上面來玩樂啊吃喝啊,也在帝君這邊共度一個悠閒的下午,更也可以在這個帝君生日的時候,看到不一樣的傳統文化,也是在推廣我們的這些傳統的文化,還有這些儀式,讓現代人更為廣為流傳。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串場二:

      此次清龍宮六十周年,一方面慶祝關聖帝君聖誕,另一方面舉辦森林市集,讓民眾可以輕鬆地逛市集,這個森林市集是傳承與發揚,清龍宮文化的重要方式。

      清龍宮秘書長 林聖傑:

      我們想在清龍宮在六十周年的時候,扮演一個與眾不同的市集,去呈現宮廟的另外一面給大家看,卡早的宮廟其實就是從庄頭裏面,村民共同的信仰中心,也是村民間的聚會場所,

      串場三:

      清龍宮在過去的一甲子中,一直以來都積極參與公益,無論是捐米助養老院,還是默默行善育幼院,均表現出廟宇的大愛。此次活動的意義也延續了這種傳統,成為清龍宮回饋社會的另一個里程碑。

      清龍宮秘書長 林聖傑:

      關老爺指示,祂不想先繞境,想要以這個公益的這個方式,讓帝君的愛去回饋於社會。六十甲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經過了一甲子的歲月,清龍宮在這地方上,我們應該回饋到文山區,更照顧這些弱勢族群,這也是我們清龍宮,一直以來努力的目標,我們會把所有真正的金額,去回饋文山地區的中低收入戶,清龍宮出錢出力,但也希望帶領大家,一同來做愛心回饋社會,讓這社會能有更多的愛。

      照片
      照片

      政大里 鄭文綺里長:

      這一次呢森林市集是清龍宮六十周年慶的慶典,秘書長他也很仔細的規劃了這一趟的市集,我自己本身呢,也有參與參與其中,希望大家民眾可以多多來逛逛。

      串場四:

      清龍宮的慶典活動廣受民眾好評,參與者表示,清龍宮是他們的重要信仰,也讚賞行善措施,未來將會繼續支持清龍宮的種種活動。

      照片
      照片
      照片
      照片

      遊客 陳太太:

      她說怎麼這麼神,她說我夢到的關聖帝君,就是有一道光這樣子,來幫我治病的,就是這個關聖帝君,因為她看到那個臉是這樣。其實常常拜的人,就是有一個,這個算是信仰啦,其實我覺得神明都會保佑啦。我們只是剛好在木柵清龍宮這邊一個因緣際會,從年輕的時候拜到現在應該快三十年了,對三十年。

      照片

      遊客 陳先生:

      清龍宮本身是很正派的一個宮廟,那其實不是只有這樣子,清龍宮他本身每個月,都有做一些默默行善,育幼院啊! 這些他們都有在做,還有那些養老院啊!這些…他們有捐米捐物,他們都有這些大愛的活動。

      照片
      照片

      結語:

      這次森林市集,不僅讓民眾在愉快的氛圍中,享受美食和聆聽藝人演唱,還體驗了清龍宮的溫暖與活力。透過這場活動,清龍宮不僅提供了豐富的文化經驗,還透過公益回饋社區,讓愛心與傳統文化巧妙結合,讓廟宇成為連結社區的溫暖力量。

       

      文山社大公民新聞社

      公民記者 真實心 採訪報導

       

      木柵清龍宮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