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子仁 / 專訪報導
AI人工智慧發展一日千里,運用在醫療照護及建構疾病風險分級愈來愈便利與普及,配合中央推動的「大家醫計畫」,以創新模式建構以民眾為中心的整合式全人健康照護。
▲台北市立仁愛醫院林聰蓉醫師指出,AI大智慧醫療無遠弗屆。(圖/倪子仁拍攝)
消化內科權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林聰蓉,目前正於淡江大學資訊管理所博士班進修, 他談到AI在醫療體系提供的便利性與精準度上產生無遠弗屆的效應。林聰蓉醫師說明了AI醫療運用在醫界的四大面向~
一 、影像辨識~AI在醫療影像應用可串聯台灣在醫療及軟硬資源之優勢,加速智慧醫療發展。健保資料庫是我國重要的醫療研究數據資產,未來透過科技部研究團隊鏈結健保資料庫,進一步驗證及精煉目前的醫療影像AI研發成果,自可提高AI技術的普適性或發展精準醫療,以增進公共衛生及促進醫療保健。
二、達文西微創手術~ 達文西手術有極大的臨床需求,達文西手術常用於泌尿科、消化外科、胸腔外科等科別。未來臨床治療醫師可藉由達文西AI機械手臂輔佐執行更精準的切除、修復和縫合,降低手術風險。
▲AI提供全民醫療的精準性與便利性。(圖/ 翻攝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院訊月刊)
三 、遠距醫療~透過AI遠距智慧醫療及AI判讀,經醫療影像傳輸,專科醫師在院內與醫療站所醫師、病患連線執行看診及醫療諮詢,大幅提高就醫便利性,讓全民享有即時又便利的醫護服務。
四、大數據精準醫療~ 以醫院看診病患醫療數據為參數,參數愈多數據就愈精準可茲運用。醫療AI大數據從臨床診斷到醫護品管,到病患的精準診療,大數據資料庫將成就大且深遠的醫療影響與貢獻。
根據衛福部的統計, 惡性腫瘤已連續 41 年蟬位居國人死因之首。癌症死亡發生時鐘變得更快,平均每 10 分鐘就有一人因癌症死亡。 死亡率前三名癌症分別是1. 氣管、支氣管與肺癌佔43.1%。 2. 肝和肝內膽管癌佔33.4% 。 3 .結腸、直腸和肛門癌佔29.4%。
前三大死亡癌症中的第二及第三大項就與消化內科有密切的關係,顯見消化內科任務之繁重。林聰蓉醫師表示,「預防重於治療」絕對是王道 ! 病灶透過AI醫療更普及精準的運用,可提供全民防患於未然及更佳醫療品質的服務。林聰蓉醫師指出臺北市立仁愛醫院消化內科部門發展的重點與特色包括~
●發展內視鏡超音波導引腫瘤切片、早期胃癌、大腸癌的診斷、小腸鏡、食道射頻燒灼術。
●肝癌消融治療、多針肝癌消融治療。
●肝癌、肝硬化末期病人安寧療護。
●醫病共享決策(SDM)。
●建置胃食道逆流偵測系統。
●強化腸道發炎性疾病(IBD)整合照護團隊。
●加強醫病溝通會議。
●研究與論文發表,積極投稿SCI期刊。
●主治醫師人力之加強,醫師國內與國外訓練。
林醫師說,透過仁愛醫院持續加強的軟硬體實力及堅強的師資陣容,可為全民健康提供更優質醫療環境及完善的服務,為您的健康把關。
延伸點閱影音閱讀
林聰蓉醫師談大腸癌的預防與治療(影音由駝客學校提供)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