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鑲嵌玻璃藝術留住傳統文化技藝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曾若菱、楊甯伊/台北市報導】「我希望把窗花玻璃還有現在學習的鑲嵌技藝,這兩個看起來快消失的傳統重新結合起來,做出新的作品。」沒有招牌、沒有店面,沿著普通的透天住宅樓道往上走,有著許多鑲嵌玻璃、彩繪玻璃等裝飾其中,這是鑲嵌玻璃工藝師鍾欣穎所開設的個人品牌——ZIAI Studio自愛工作室。

利用台灣早期傳統窗花玻璃、房子中一切可以鑲嵌的東西,創作出一件件獨一無二的工藝品,並透過展覽、開發商品、接訂製單等方式,希望能在保留傳統壓花玻璃的同時,也讓更多人了解鑲嵌工藝製作的困難,以及如何做、可以做出什麼樣的商品,使鑲嵌工藝在台灣能被更多人認識並投入其中。


自愛工作室創辦人鐘欣穎與她的鑲嵌玻璃作品。攝影/楊甯伊

台灣鑲嵌玻璃最早是於1960年代經濟起飛時期從日本引入,那時無論是商業還是住宅建築,都較傾向以華麗風格來裝飾設計,因此常將鑲嵌玻璃元素運用其中,以展現空間的氣派。但由於外來技術在國內資訊不夠透明、全面,導致鑲嵌玻璃在台灣經歷一段發展停滯、幾近沒落的時期,直到近年來在許多鑲嵌玻璃工藝師的努力推廣與設計下,有越來越多人開始對此感興趣,鑲嵌玻璃也逐漸有更多製作技術層面的發展,1992年政府頒布文化藝術獎助條例,使鑲嵌玻璃與公共藝術結合,產生更豐富且多元化的作品。

鑲嵌玻璃工藝師鍾欣穎,正是在那段發展較為低迷時,依然堅持於鑲嵌玻璃這條道路上的設計師之一。為了學習更精深的工藝技法,她花了很長的時間在找尋願意教學的老師傅,最後終於在板橋找到「嘉美彩色鑲嵌玻璃藝術工坊」,負責人翁意忠是早期的玻璃加工師傅,退休後自己開設鑲嵌玻璃教學工作室,鍾欣穎便開始在翁意忠老師傅的身邊學習鑲嵌玻璃工藝。

讀了兩次大學 最後踏上鑲嵌玻璃工藝道路

從國中開始讀美術班,一路到高中再到大學就讀文化美術系,鍾欣穎的求學生涯始終都在美術這個領域上,沒想到臨大學畢業之際,卻陡然拐向其他跑道。在一次和朋友聊天時,鍾欣穎偶然得知朋友要去報考服裝設計系,她聽完後也對此產生興趣,於是請朋友幫忙買簡章,之後便在對報名學校毫不了解的情況下,跟著朋友一起參加考試。那時候已經大四的鍾欣穎,原本只抱持著嘗試的心態,最後卻收到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的錄取通知,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情況,鍾欣穎只好休學去實踐的服裝設計再次重新讀大學。

就讀實踐大學期間,鍾欣穎開始半工半讀做服裝設計助理工作。畢業後繼續從事服裝設計助理的她,在日復一日的工作狀態下,逐漸感到匱乏、覺得在這項領域裡找不到出口,並且意識到自己還是喜歡美術、想要創作,於是開始找尋各項工藝去學習。不斷上課、接觸許多工藝,像是捏陶、基礎金工、修復等,直至遇到鑲嵌玻璃工藝,鍾欣穎發現自己對此非常有興趣且充滿好奇心,因此決定一邊工作之餘,也專注在鑲嵌玻璃工藝上。

但那時鑲嵌玻璃工藝在台灣並不普及,資訊不透明的情況下,鍾欣穎花了好長時間才終於找到一位早期玻璃加工師傅,退休後正在專門教學玻璃加工、鑲嵌玻璃工藝,她也終於得以跟在老師傅身邊學習技法。同時工作與學習鑲嵌玻璃的鍾欣穎,在經過一段時間後,最後還是因為想要全力衝刺創作而離開服裝設計行業,決心在鑲嵌玻璃上多下點功夫,因此正式走入鑲嵌玻璃這條道路。

創立自愛工作室 讓傳統工藝與物品重獲新生

鍾欣穎提到,自己其實很幸運能找到一位完全不藏私的老師傅,那位老師將自身與玻璃加工、鑲嵌玻璃有關的所有知識與技藝全部傳授給她。學習過程中,鍾欣穎坦言最難的就是基本功,因為鑲嵌玻璃工藝步驟繁瑣,要將玻璃切割並研磨,將周圍貼上銅箔後再進行焊接,最後做染色與拋光上蠟處理。每一步驟都需要長時間的鍛鍊,像是如何切割玻璃切的好看、如何焊接焊的漂亮,到最後成品如何讓它變得堅固等,必須要花很多時間投入在練習上。雖然很耗時間與心力,但鍾欣穎認為這正是傳統工藝無法被機器所取代的重要因素,從第一步驟到最後一步驟都需要創作者扎實的投入其中才能完成。

從正式上課到真正了解基本功,大約半年時間,鍾欣穎便開始自己創作並逐步成立工作室。她分享到,當初會有開設工作室的念頭,是源於大學時期自己很喜歡收藏許多舊房子中的窗戶、玻璃,但當時並不知道該如何運用,只是因為喜歡且捨不得看到這些東西被丟棄,直到學會鑲嵌玻璃的基礎後,才讓她產生把以前收集到的窗花玻璃與鑲嵌工藝結合的想法。鍾欣穎表示,鑲嵌工藝十多年前在台灣幾乎沒有人去探討,導致這項傳統工藝看起來像是要凋零一般,但其實在國外卻有非常多的鑲嵌玻璃創作者,這讓她覺得台灣應該也要有更多的人去了解、創作,因此她希望能透過自己的作品讓更多人看見鑲嵌玻璃。

講求手工與細緻 造就鑲嵌玻璃作品

鍾欣穎將鑲嵌玻璃工藝大致上分成六個步驟。首先是切割,鑲嵌玻璃作品中的每一片玻璃都是靠手工切出來的,確定好作品的尺寸及所需的玻璃片數後,就可以開始裁切玻璃,使用金屬滾輪佐以身體向下施力劃出想要的長度,再用鑲嵌玻璃夾具對準劃過的線條向上扳開,即完成玻璃的裁切。

第二研磨,玻璃裁切完後會有許多利角,尤其像海棠花花紋因為壓紋較深,玻璃剪開後邊緣會非常尖銳,需使用研磨機將所有邊角磨成圓角、不會刮手,此時需注意研磨完後手上會有玻璃細粉,應先用水沖掉。

第三包銅箔,銅箔有多種寬度,可以根據作品想要的感覺挑選適當的尺寸,另外鍾欣穎將銅箔稱作是鑲嵌玻璃的道路,因為玻璃跟玻璃之間沒有黏性,把玻璃的周圍貼一層銅箔就像是鋪好道路一樣,才有辦法做之後的焊接步驟,貼完後可在用刮棒將銅箔處刮牢,刮棒時會產生熱使銅箔更容易附著,另外像海棠花因為花紋較深,就需要針對花紋部分做更細緻的刮牢動作。

第四焊接,使用助焊劑將銅箔處塗抹,接下來就可以用瓦數較大的電烙鐵觸碰錫條,使錫條熔化變成液狀後直接塗抹在銅箔處,錫就會附著在銅上面,待冷卻時,兩片帶有銅的玻璃就會被焊接在一起固定成形。

第五染色,因為錫的原色是銀色,鑲嵌玻璃作品除了銀色之外,還會有古銅黑色和古銅金色,可以依據自己想要呈現的樣子,使用專用染色劑將邊框做染色處理。

最後拋光上蠟,會先將作品沖水,把殘留在上面的藥水清洗掉,之後把每一個焊道用蠟吃進錫裡面,再進行拋光,讓作品的焊道變得更精緻、透亮就可完成鑲嵌玻璃作品。

平衡創作與商品之間的關係

當個人品牌逐漸建立起來、被更多人認識之後,鍾欣穎認為下一步便是要思考如何將品牌精神、對鑲嵌玻璃的那份初心延續下去,因此她非常需要創作,藉由作品來傳達品牌理念。鍾欣穎表示,自己創作的每一件作品都代表著成長的每個過程,對她來說都極其重要,而其中較為喜歡的便是展覽作品——步登公寓系列,照著自己心中所想做出一套老舊公寓,也是將自己將內心所建構的世界狀態完整呈現出來給大家看。在創作過程中要面對將內心抽象的想法轉為玻璃形象的實物,令鍾欣穎直言是一項費時又費力的任務,「沒有偷工的餘地,只有紮紮實實的切割、焊接,像苦行僧那樣一步一步將一棟棟玻璃的步登公寓蓋完!」雖然過程艱難,但她看作這是對自己和作品的考驗,且為了展覽所創作的作品可以完全順著自己的想法去執行,無關金錢利益,令她更為喜歡。

但鍾欣穎坦言,創作與商品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一個品牌還是需要一些熱賣的商品,來維持基本品牌開銷,而不只是純創作。」兩者都無法取捨的情況下,想創作與不斷推出商品的心一直在不斷拉扯,令鍾欣穎開始思考能雙管齊下的方式。

後來,鍾欣穎找到了於1979年成立的明順玻璃行,目前是由玻璃二代接手經營,因為有相近的理念和初衷,都希望讓更多人知道台灣的窗花玻璃其實有非常多不同的種類,因此成為同好也開始合作商品開發,像是項鍊、珠寶盒等,並將窗花玻璃中的海棠花切割出來當墜飾。與民順玻璃行「商品化」的合作方式,也緩解鍾欣穎當下遇到的難題,讓她在自己的品牌裡依然可以繼續和客人溝通、創作。

用創作傳遞理念 從回饋中收穫快樂與感動

鍾欣穎希望讓大家知道鑲嵌玻璃工藝並非只能鑲嵌「玻璃」,只要是任何不會被燒毀的東西,都可以拿來嘗試做鑲嵌。因此,在她眾多作品中的其中一個,便是朝著這樣的方向去創作,將在台南蒐集到的磁磚、老件等素材放入到作品中,做成一些長型花器,但在視覺上看起來像是台灣早期一棟棟的高樓大廈,上面點綴著老物件的元素。因為創作非量產商品,鍾欣穎便將其放置在松菸寄賣點,沒想到有一天接到有人買走兩個這項作品的通知,由於作品單價不低,令她感到難以置信。過幾天,鍾欣穎收到來自買家的回饋,那位客人其實在德國工作生活,因為剛好回台灣看家人,偶然看到鍾欣穎的作品會讓他想起家人以及在阿嬤家的印象,於是決定帶回德國,並附上花器插上花後裝飾在德國家裡的照片,令鍾欣穎感到開心、也覺得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除了自己創作之外,鍾欣穎偶爾也會接訂製商品。2020年有一位客人寄第一封信給鍾欣穎,表示因為看到她有做過海濱玻璃房的課程,因此想要訂製一個類似的。這個海濱玻璃房其實就是做成是房子的形狀,另外有開口可以放東西,能當做置物的盒子。鍾欣穎聽完後欣然答應,並希望客人能明確說出想要放的東西、尺寸多少等,這樣才能為他量身訂製,然而那位客人因為擔心鍾欣穎會害怕排斥而不太敢說,幾經詢問之下才解釋自己的貓過世了,想幫貓咪做個骨灰的家。

了解客人需求後,鍾欣穎告訴客人自己完全不會介意,希望他能告知想要的尺寸,以及給一張貓咪的照片,因為既然是要做給貓咪的房子,鍾欣穎就會為了牠訂做一間上面有著貓咪似顏繪的房子。今年三月,鍾欣穎再次收到這位客人的信件,「我碰到老客人其實會蠻開心的,但點開來看後就會覺得很難過,因為是他最後一隻狗狗也過世了。」那位客人告訴鍾欣穎想要再做一樣的房子,讓牠們互相作伴,這一次鍾欣穎也是跟客人一同挑選照片、溝通房子細節,最後一起完成給狗狗的房子。


↑自愛工作室創辦人鍾欣穎製作的長型花器。攝影/楊甯伊

看見手工製作的珍貴 認識鑲嵌玻璃工藝

近幾年來,鑲嵌玻璃在台灣的發展有越來越普遍的趨勢,無論是教學還是創作作品都有很多人在做,鍾欣穎分享到早期連材料都很難取得,但現在甚至可以直接找到專門在教學、或單堂體驗課程等,鍾欣穎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更多創作者在創作作品,會讓鑲嵌玻璃這個產業變得更加精彩,而且大家也都在為這項傳統工藝被看見而付出許多努力。

但鍾欣穎提到,自己去國外時發現國外的消費族群與台灣相比,對創作者來說是相對較尊重的。好比在市集擺攤,國外客人都會二話不說的買單,但在台灣卻很常遇到客人殺價的情況,而這也是她一開始創立品牌、希望讓大家認識鑲嵌玻璃工藝的原因。「傳統工藝本身就是一項耗手工的產業,在現代AI科技發達、快速生產的時代下,還有多少人真的願意用手去做這麼花時間的作品,所以更能看見傳統手工技藝的可貴。」鑲嵌玻璃正是一項既耗時、又完全純靠手工製作的工藝,因此鍾欣穎希望能有更多人知道鑲嵌玻璃、體會到作品的製程、理解創作者花了多少時間,期望消費者能明白這些作品是值得你為此付出一定的價格。

採訪側記:

這次去到鍾欣穎的工作室採訪,一進到屋內,看見整體的空間與擺設就讓我們感到非常驚艷,對漂亮的鑲嵌玻璃有了更多的期待。經過鍾欣穎的介紹後,我們才終於了解到工作室內擺設的那些作品,原來需要花這麼多時間與心力才能完成,在一個個漂亮工藝作品的背後,都是鍾欣穎用心創作之下的產物,令我們採訪完在參觀工作室內的鑲嵌玻璃作品時,有更加珍視的心態,也不禁對身為鑲嵌玻璃工藝師的鍾欣穎深感佩服。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2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223則報導
2,327則影音
718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3:00

智慧導盲杖 幫視障者安全過馬路

2024-09-11
瀏覽:
0
推:
0
回應:
0
2:13

魚仔青上網賣當季魚貨 推展永續漁業

2024-09-09
瀏覽:
621
推:
3
回應:
0
3:13

王御庭留草翻土 在海邊種出多種香草

2024-09-06
瀏覽:
1,054
推:
0
回應:
0
2:32

養蚯蚓分解廚餘 李朝安推廣生物箱

2024-09-04
瀏覽:
1,998
推:
6
回應:
1
2:39

約納家園用愛與包容 安置弱勢兒少

2024-09-02
瀏覽:
1,215
推:
1
回應:
0
2:27

不老劇團  銀髮演員演出老年生活

2024-08-30
瀏覽:
1,563
推:
4
回應:
0
3:10

心路到宅早療 幫遲緩兒克服發展障礙

2024-08-28
瀏覽:
1,607
推:
1
回應:
0
2:44

日本人來台開店 克服語言與文化障礙

2024-08-26
瀏覽:
1,907
推:
1
回應:
0
2:07

電桿廢料變閱讀燈 台電文創打造再生產品

2024-08-23
瀏覽:
3,827
推:
1
回應:
0
3:00

耕莘專校用米糠釀酒 贏得國際大獎

2024-08-21
瀏覽:
4,204
推:
1
回應:
0

用鑲嵌玻璃藝術留住傳統文化技藝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0,738篇報導,共13,022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0,738篇報導

13,022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