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築 新生命
【老建築新生命】
在街頭巷尾、在你不注意的角落,一棟一棟破落的老房子,默默訴說著被人遺忘的身世。光影移動的瞬間,時光彷彿回到八十年前…
我們的島節目
首播:2010-01-17(一) 22:00
重播:2011-01-22(六) 11:00
緣起
對大部分到花蓮的遊客來說,花蓮印象,不外是大山大海或是原住民文化。但許多人不知道,花蓮還保留著許多日本移民村、日式官舍,帶著日治時期濃厚的氛圍。這些日式建築在歲月洗禮下逐漸毀壞,最近這幾年,花蓮民間發起保護日式建築的運動,藉由老房子的復舊,找回了許多遺失的歷史記憶。
內文
在街頭巷尾、在你不注意的角落,一棟一棟破落的老房子,默默訴說著被人遺忘的身世。光影移動的瞬間,時光彷彿回到八十年前…
美崙溪悠悠留過,在溪流兩岸刻畫著歷史的痕跡。這裡曾經是阿美族人進行捕魚祭的場域,百年前日本人沿著美崙溪而上,企圖在東台灣複製心目中理想的母國。首先,日本人在美崙溪出海口附近,建立起軍事基地,當時的花蓮港兵事部,也就是位於美崙山腳的松園,曾是花東最重要的軍事指揮中心,傳說日本神風特攻隊出征前,都會在這裡接受天皇賞賜的御前酒。而溪流對岸的一片日式房舍,是當年日本指揮官中村大佐和軍事將領的官舍,當地居民稱為「將軍府」。
將軍府建築群,至今保留了八棟完整的日式官舍,清楚體現了日治時期官舍的等級與建築規模。光復後將軍府被軍方接管,國民政府許多重要的軍事將領都曾住過這裡。八年前軍方打算改建老舊眷舍,這片美崙溪畔的日本村差點被拆除。在里長與社區民民的積極奔走下,將軍府聚落終於被保留,其中將軍府被指定為三級古蹟,兩邊房舍也都被畫為歷史建築。而軍醫院院長官舍經過整修之後,由社區發展協會經營管理,成為社區居民上課與聯誼的空間。
為了重現日治時期美崙溪兩岸的樣貌,社區發展協會製作了日治時代的街廓模型。原來早在八十年前的花蓮港廳,就已經奠定了花蓮市區現在的道路與規模。
日式房舍的設計,強調通風與採光,以現代的眼光來看,其實非常符合節能減碳的潮流。將軍府融合了部分西方建築的設計概念,屬於和洋式建築,煙囪的造型,則是日式房舍中少有的設計。
老樹與老屋互相呼應,構築了美崙溪畔這方寧靜的天地。許多人不知道,夜晚的美崙溪,其實是熱鬧的生態舞台。東華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的師生發現,美崙溪是帶領小朋友進行環境教育的好地點。2010年開始他們跟社區合作成立將軍府環境教育中心,讓日式建築更多了環境教育的功能。
沿著美崙溪往上走,是東部地區歷史最悠久的高等中學、已經84年的花蓮女中。在剛翻修好的舊校長宿舍裡,城鄉規劃者同時也是花女校友的黃千秀,娓娓訴說著老校舍的故事。
近年來花女的老建築陸續被拆除,唯一被保留下來的,只剩下這棟舊校長宿舍,直到現在,舊校長宿舍裡還保存著日治時期的書籍與教具。三年前在老師與校友們爭取下,舊校長宿舍被重新翻修,當地藝文團體也舉辦歷史建築巡禮活動。老校友再度回到熟悉的空間,許多記憶又翻湧而來。
繼續往美崙地區前進,巷弄裡傳來悠揚的樂聲。這裡是花蓮音樂之父─花中音樂教師郭子究的故居。美崙地區這兩排花中老師宿舍保存完整,在學校的用心營下,打造為郭子究文化音樂館,不但每個星期都有音樂表演活動,也是花中學生上音樂課必定到訪的場所。
老建築本身就是教材,郭子究音樂文化館在復舊時,特別保留了這塊未完成的牆面,讓來參觀的遊客了解日式建築是怎麼蓋成的。花蓮中學還在尋求經費,他們希望,未來整排日式宿舍都能進行復舊。
花蓮美崙地區,從日治初期就被日本政府規劃為都市計畫區,各種官舍與宿舍都集中在這裡。1931年以後,日本政府為了推動南進政策,從原本的「工業日本、農業台灣」轉變為「工業台灣、農業南洋」,國防工業也開始引進東部。
現在台肥花蓮廠的前身,就是日治時代的花蓮港煉鋁廠,舊辦公廳的外牆上,還可以看到當年槍砲掃過的痕跡。為了躲避轟炸,廠區裡總共有13座防空洞,至今仍有兩座防空洞,被完整的保留下來,辦公廳外可以見到日本神社的遺跡。
光復後花蓮港煉鋁廠改建為氮肥廠,偌大的辦公廳一直被保留著。幾經颱風的摧殘,檜木構築的主體結構依舊完好。這幾年台肥著手整修損壞的舊辦公廳,依據復舊如舊的原則,保留80%以上的結構材。煉鋁廠舊辦公廳的建築規模龐大,復舊經費高達五千萬以上,靠企業的投入,才得以完全修復。
這幾年花蓮民間開始重視日式建築的復舊工作,但搶救進度往往趕不上建築損壞的速度,而建築復舊之後的經營維護,則需要社區、學校與企業融入更多的創意與思考。一方面保留城市的歷史記憶,另一方面也替花蓮營造出更悠遊的生活空間與旅遊方式,讓老建築展開新的生命旅程。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