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認識泰雅織布‧光榮的象徵】

2011/01/12 18:48
10,754次瀏覽 ・ 0次分享 ・ 2則留言
PeoPo推 34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早期泰雅婦女用苧麻做原料,抽取它們的纖維,再把纖維晒乾,再把它紡紗成線材,線材出來後經過漂色,就是染色過程,然後再晒乾,才可以做織布,這個植物叫苧麻,種植時間一年採收3至4次,平均3個月採收一次,過去泰雅婦女用這植物做織布原料,早期做衣服從栽種植物一直到製成衣服都是自己製作的。為了不讓技藝失傳,藉著泰雅織布工藝文物館將所記錄祖先的智慧介紹給現代的年輕人,讓他們來傳承這些技藝,目前鄉內國民小學課程從基本織布的基礎去做教學。

      復興鄉地理位置處於桃園縣的東南方,
      西南接新竹縣關西鎮、尖石鄉,
      北接台北縣烏來鄉、三峽鎮以及桃園縣大溪鎮,
      東南與宜蘭縣大同鄉毗鄰,占全縣面積約三分之一,
      由大溪貫穿全境,地勢走向由東北往西南傾斜,
      境內高山峻嶺,海拔在380至2000餘公尺之間,
      形近似為扇面形,是石門水庫上游重要的集水區。

      照片

      泰雅族主要分佈地區:
      南投縣埔里以北之南投縣仁愛鄉,台中縣和平鄉,
      苗栗縣泰安鄉、南庄鄉,新竹縣尖石鄉、五峰鄉,桃園縣復興鄉,
      台北縣烏來鄉,宜蘭縣大同鄉、南澳鄉。

      桃園縣復興鄉的原住民是屬於泰雅族 ,
      是臺灣原住民中族群和地盤都十分強大的一族。
      在桃園縣復興鄉泰雅族有獨特的黥面傳統,男的很會打獵,
      女的很會織布,這是一種光榮的象徵。

      開放時間
      每週一及國定假日為修館日
      週二至週日照常開放
      上午九時至下午四時止
      地址:桃園縣羅浮村五鄰111號
      電話:03-3821-823

      照片

      泰雅族圖騰

      照片

       謝謝林小姐(右)詳細解說

      早期泰雅婦女用苧麻做原料,抽取它們的纖維,再把纖維晒乾,
      再把它紡紗成線材,線材出來後經過漂色,就是染色過程,然後再晒乾,
      才可以做織布,這個植物叫苧麻,種植時間一年採收3至4次,
      平均3個月採收一次,過去泰雅婦女用這植物做織布原料,
      早期做衣服從栽種植物一直到製成衣服都是自己製作的。
      為了不讓技藝失傳,藉著本館將所記錄祖先的智慧介紹給現代的年輕人,
      讓他們來傳承這些技藝,目前各國民小學課程從基本織布的基礎去做教學。

      這裡有社區媽媽的作品,
      林小姐談到作品的製作必須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很熟悉才能完成作品。
      還有去年參加傳統產業得獎作品。

      照片

      織布工藝系列--苧麻之栽培與管理
      (1)收割後之苧麻園
      (2)收割後即予施肥,肥料應用含磷豐富之穀殼類
      (3)收割後約一週之生長情形
      (4)經過三週後之生長情形
      (5)經過五週後之生長情形,再過三~四週即至收割期

      照片

      照片

      工具介紹:
      麻線
      薯榔
      剝麻器
      整線器
      夾布器
      蜂蠟
      晒麻架
      鐵鍋
      理線架

      照片

      文物展示_
      大多展示泰雅族人的傳統服飾,
      泰雅族的花紋總是複雜且多樣,
      以幾何圖形的變化應用為主,
      較少使用人物與動物的圖騰。


      早期衣服以麻布原色和深色為主。
      黥面女人是織布高手,巧手編織出彩虹似的衣服。

      照片

      短衣、領帶、大小包包

      照片

      手機套、各式帽子、面紙包、化妝包

      照片

      泰雅族圖騰的手工串珠項鍊

       

      林前鄉長利用泰雅織布工藝文物館來做介紹,
      介紹織布文物給年輕的一代,
      記錄老一輩的智慧傳授給年輕人認識,
      主要目的讓年輕文化工作者去傳承與記憶,
      為發展原住民文化,
      同時也推動部落的光觀,
      所以成立雅織布工藝文物館。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周老爹 (未驗證) ・ 2011/01/14 16:18

      好用心的公民記者
      拍拍手

      謝明海 (未驗證) ・ 2011/01/15 21:40

      Jady 老師

      謝謝支持 『拾荒 背影』集體創作,也請你鼓勵學員熱心參與。

      請將你拍下的『拾荒 背影』 Mail 到

      公民記者網路論壇
      電子郵件地址:
      peopojournalist@googlegroups.com

      請諸位上傳照片時郵件主旨請註明:
      拾荒 背影 暫存照片 XXX提供
      (請填寫你在 Peopo 的暱稱)
      以便日後整理。 謝謝

      等收到五十張照片時,再看看誰能幫忙編輯和配樂。

      謝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