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陶藝創作看人生與成長

文字-A A +A

記者吳庭芳 / 台中採訪報導

陶藝是一門藝術,而把生活感悟融入陶藝,並從中學到人生道理,賦予陶藝更多 生命,這正是位於臺中霧峰的國寶級陶藝大師蔡榮祐在做的事情,他的言語中充满了對這個陶藝的熱愛和對生命的深刻理解,三十年背後的陶藝故事,在我們採訪蔡榮祐老師的時候,似乎水遠也說不完。

蔡榮祐在國中的時候就熱愛畫畫 ,這似乎讓他的陶藝創作之路奠定了基礎。但是一開始的學畫之路並不容易,微薄的收人、生活不穩定,對當時的蔡榮祐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休息了幾年後,一次意外的機會讓他接觸陶藝的環境,並遇到一生中的啟蒙老師楊連科,因此蔡榮祐便決定轉道而行,全身投入到陶藝裡,在這期間創作出《圓滿》、《憨厚》、《惜福》、《 親情》、《耿直》、《捨得》、《彩釉》、《盤興缽》、《方圓憨厚》、《石窟頌》、《蓋罐》和《包容》等十二個系列,這也讓他在 2011 年獲得「2011年國家工藝成就獎」,其中「包容」系列的作品便是最著名的作品。

包容系列作品之二。黃穎燮/攝

當我們走進國寶大師蔡榮祐的陶藝工作室,映入眼簾的是滿滿的一整間書籍,和許多完成或未完成的陶器,彷彿踏入了一個充滿生命力和故事的世界,每一個陶器都不僅僅是一件藝術品,更是蔡老師對生活、對人生感悟的詮釋。書籍排列整 齊,反映蔡榮祐對藝術的熱愛,伴隨著他的藝術道路上不斷前行、不斷探索,擺放的相機、照片、自然的景色或是人與人的相處,都是他獲取靈感的方式之一, 因此蔡榮祐先從生活器皿為出發點,茶壺是其中一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開 始朝著這個方向去前進。

蔡榮祐的工作室許多書籍和作品。黃穎燮/攝

蔡榮祐老師對作品的目標就是,以前別人有的就不重複,要創作出屬於他獨一無二的作品,以這個方向為目標去前進。要做出全新的東西是蔡老師遇到的困難之一,「包容」這件作品便是蔡榮祐花了 6 年的時間才創作出來的作品,無論是在材料的選擇上,還是高溫燒成的過程中,要把這件作品完美的呈現出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每一次的失敗無疑都在告訴蔡榮祐這件作品的理念 — 那就是「包容」,無數次的嘗試,從失敗中獲取經驗,他堅持著自己的理念,最終花了6年創作出「包容」這件作品,這件作品也代表著蔡榮祐對藝術的堅持和追求。

對於陶器的造型上,蔡榮祐也有自己的巧思和寓意,像是「惜福」這個作品,便是他從大愛電視台上獲取到的靈感,當時在提倡「吃八分飽,留下兩分去幫助更多需要的人」的理念,而這種精神也觸動到蔡榮祐的心靈。因此他就以「惜福」 為主題,在這個作品的口沿上鑽幾個小孔和刻劃線條,讓食物装置容器的時候, 並不能完全被装滿,還留下兩分餘地,這不只是造型的變化,也是對於「吃八分飽,留下兩分」的致敬與詮釋 。通過陶器這個媒介,他將一個看似平凡的生活哲學轉化為獨特的藝術作品,讓人們在欣賞的同時也思考生活中的意義與價值,這種創作精神和寓意的結合,賦予了「惜福」這件作品更深層次的意義,也展現了蔡榮祐作品中獨特的思想和創意。 

 

「惜福」系列作品。(照片來源:蔡榮祐書籍)

蔡榮祐在陶藝創作中運用到最多的理念之一就是人生態度,他將這種態度融入到 作品的造型中。以「穩重」為例,他特意選用厚重的杯底來呈現這種穩定的感覺;而另一個理念是「收斂」,與其他陶藝作品不同的是,他會刻意讓杯口逐漸收縮, 這種設計使」作品更具有收斂的美感。此外「圆滿」也是他常用的理念之一,他 常常將這種理念體現為完整、圓滿的造型,這些作品都利用了形體的設計,將蔡 榮祐想要表達的理念生動地呈現了出來。透過這些巧妙的造型設計,充分的解釋 所想表達的理念,讓觀賞者也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意。

在色釉表達這方面,蔡榮祐也非常注重這一元素,由於曾經學過繪畫,他對作品 的色釉要求相當高,並在他的陶藝創作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他不滿足於僅使用 一兩種,甚至三種顏色,而是不斷追求更加豐富多釉、質感出眾的效果 。在他歷 屆的展覽中都能看到這一特色的體現,專輯裡展示的陶藝作品,豐富多釉的色釉組合搭配,讓陶器更加生動、充滿活力。

蔡榮祐的陶藝作品。黃穎燮/攝

在製作陶器的過程中,蔡榮祐也曾面臨技術上的困難,有時候一個看似完美的想法,在實際製作中可能遭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挑戰,陶土的特性、造型所代表的意義、彩釉的效果、燒製的溫度,讓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成為挑戰的源頭。在這些困難面前,並不是一味的強求,蔡榮祐深知適當的轉向和靈活的應變十分重要, 或許只有通過不斷的實驗和探索,利用熟練的技巧,熟練的材料,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才能創作出更加完美的作品。而每一次技術上的困難和挑戰,都是讓他成長和進步的機會。

蔡榮祐的工作室。黃穎燮/攝

在蔡榮祐的陶藝作品中,展現了他對生活、人生的深刻體悟和追求,從創作的初衷到每一系列作品的誕生,都是他對藝術的堅持和對生命的熱愛,在他的作品中, 不僅可以看到豐富多釉的色釉,還能感受到他對人生哲理的詮釋和思考,這些陶藝作品不僅是藝術品,更是一段人生的記錄和成長的見證。在採訪中,即使蔡榮祐已經八十多歲,但談到陶藝時的熱情依舊如初。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3.10.23

大傳爆報

加入時間: 2013.10.23
354則報導
231則影音
41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至少我們還有音樂

2024-06-13
瀏覽:
3,763
推:
0
回應:
0

古法釀造 本味就是鮮 丸莊醬油觀光工廠

2024-06-12
瀏覽:
3,692
推:
0
回應:
0

古法釀造 本味就是鮮 丸莊醬油觀光工廠

2024-06-12
瀏覽:
3,433
推:
0
回應:
0

跨越時代的鴻溝 全臺首創光雕布袋戲

2024-06-08
瀏覽:
4,614
推:
5
回應:
0

孩子的守護神

2024-06-07
瀏覽:
2,423
推:
1
回應:
0

⼼理假的存在是必要還是需要

2024-06-07
瀏覽:
2,390
推:
0
回應:
0

殘燼的南屯老街 重新生爐的打鐵舖

2024-06-07
瀏覽:
3,145
推:
1
回應:
0

走過八十年頭打鐵舖 犁頭店現存的農業痕跡

2024-06-06
瀏覽:
3,083
推:
0
回應:
0

探索紙藝之路 從建築模型到創新之旅

2024-06-06
瀏覽:
2,908
推:
0
回應:
0

紙張到傑作的奇幻轉變

2024-06-06
瀏覽:
2,790
推:
0
回應:
0

從陶藝創作看人生與成長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956篇報導,共12,90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956篇報導

12,90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