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高齡劇團偕青年 懸絲技藝盼流傳

2024/06/02 22:50
8,432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SOT部分 (請注意與影片內容一致)

       

      數位高齡長者操作懸絲戲偶的畫面

       

      標一:高齡劇團操弄懸絲 找尋自我價值

       

      OS:位處嘉義六腳鄉的高齡社區,平均75歲的團員,學習懸絲技藝,即便身體痠痛也無法抹滅共組偶劇團的決心。

       

      BITE: 

      (團員黃彩婕)

      剛開始有點困難

      拿著手會酸

      走路又不好走

       

      (團長 黃江正)

      當初我希望透過懸絲偶

      讓這些長輩

      能夠找到他自我的價值

       

      標二:青銀共學 偕同學生創作共演

       

      OS:面對參與社區計畫的學生,團員秉持熱情,用心傳授懸絲偶技藝,更攜手出演劇本。

       

      BITE:(國立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學生 吳權耕 )

       

      他們也非常的希望

      可以跟我們繼續長期的合作下去

      所以我可以從這個過程中

      感受到他們的熱情與真誠

       

      標三:偶藝師引領學生 學習民俗技藝 

       

      OS:在懸絲偶劇這塊領域,藝師鼓勵學生適性發展,編寫、製偶的層面都可以多方嘗試。

       

       

      BITE:(懸絲偶藝師 黃憲章)

       

      他喜歡演出

      那你可以針對演出的部分

      工藝的製作或是手作

      他比較有興趣

      他就可以著重在製造戲偶

       

       

      標四:場域多元應用  延續懸絲偶劇

       

      OS:懸絲偶是否會被民俗技藝一詞侷限,透過與教育及醫療單位等多方合作,讓技藝更彈性地走入更多場域。

       

      BITE:( 國立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副教授 莊淑瓊)

       

      醫療機構談結合 談合作

      關懷失能失智的長輩

      我們目前其實很多元的在發展

       

      OS: 高齡長者克服挫折,前往各地展演民俗技藝,近年積極與學生合作,盼望往後能使懸絲偶劇更為廣泛的應用及流傳。

       

      記者顏珮綺 楊逸安採訪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