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之後 文物修復的情與理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 張傑、陳鴻溢/臺南官田報導】

 

沒有任何東西是永恆不朽的,無論是多麼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寶,都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腐朽、崩解。為了延續這些文物的歷史、美學與情感價值,有一群人持續進行修復工作,讓這些文物所承載的記憶得以延續下去,突破原有的壽命。

 

找回流逝時光 文物修復師

當你在博物館欣賞展覽時,即使一件作品再多麼有美學與歷史意義、創作者是多麼偉大,但如果沒有人去維護、修復,能夠持續的光彩也有限。有一群人被稱為文物修復師,他們從作品中找回了流逝的時光,再現記憶中的風華。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副教授 吳盈君:「我進了美術學院之後,我的學長帶我去了修復工作室,一打開門就是你知道這種畫,那種百年名畫,歐洲畫就這樣在你旁邊,你又可以直接用手去摸它。你就覺得那個環境跟氛圍你好喜歡,所以我就覺得我要學修復。」

 

謹慎修復 以情感對待文物

在修復前,會先進行文物調查,確認作品的身份、脈絡與材質,經過科學檢測後才會進行修復工作,並歷經清潔、加固、填補、全色等步驟。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副教授 吳盈君:「修作品,其實有點像你跟藝術家對話,你可以從他的筆觸或是手法,你可以了解他的繪畫方式。」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副教授 吳盈君:「你怎麼看待它(文物),你就會怎麼對待它。像你們一定會有很珍愛的東西小時候的小被被、 玩偶,這些東西,對別人來講不見得有價值,可是它對你一定有一份情感。」

 

歷史樣貌與情感價值 如何取得平衡

修復文物需要考慮的不只是文物本身,情感因素對修復樣貌的呈現也可能是考量之一,在修復時選擇恢復原貌還是保留情感價值,如何在當中取得平衡是一個難題。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副教授 吳盈君:「(臺南的)祀典武廟,它以前的關公臉是黑色的。你小時候到現在,你的既定印象就是黑色的。即使我是修復師,我大概知道它下面的彩繪是膚色的。可是我要顧及信徒的感受、情感。其實這個就是一個倫理的方面,因為如果我不跟他們討論,我一味的用科學去講說,它下面就是這個顏色,我就是要恢復。其實很粗暴地把人家的歷史記憶給抹除。」

 

再現文物樣貌 屬於誰的記憶

修復文物遠不只是理性與感性間的拉扯,延續作品的生命與承載的記憶更是修復的價值所在,但個人經驗的差異,使看待修復的意義各有不同。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副教授 吳盈君:「我們前陣子參與鹿港龍山寺的彩繪修復,辦說明會的時候就有人說:『你怎麼可以把它修得那麼新?我印象中的龍山寺,就是現在這個樣子,舊舊的、破破的。』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四十年前。你媽媽那時候,小時候龍山寺的彩度多百分之三十,他那時候看到的龍山寺是完整的。你阿嬤小時候的龍山寺它更完整了。那我要恢復到什麼樣的價值,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他想像中修復好的龍山寺,誰可以決定這個價值?」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8.03.13

中正E報

加入時間: 2008.03.13
4,534則報導
2,203則影音
577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7:49

守護北門牡蠣 台南蚵新氣象

2024-06-17
瀏覽:
305
推:
0
回應:
0
9:08

特殊生入班 融合教育的挑戰

2024-06-17
瀏覽:
290
推:
0
回應:
0
6:01

融合傳統與創新 新港開臺媽祖會

2024-06-17
瀏覽:
272
推:
0
回應:
0
9:43

山豬吊禁用? 保育與文化的拉扯

2024-06-10
瀏覽:
7,003
推:
4
回應:
0
8:20

理髮旋轉燈 帶你進入美髮摩登

2024-06-10
瀏覽:
3,468
推:
1
回應:
0
10:00

歷史轉身 蔗田間的軌道記憶

2024-06-10
瀏覽:
3,432
推:
1
回應:
0
2:45

眠月線 沉睡於山林的秘境

2024-06-04
瀏覽:
6,190
推:
3
回應:
0
2:54

視障按摩師 超越偏見的自立之路

2024-06-03
瀏覽:
3,633
推:
0
回應:
0
2:21

走進社區大學 與在地緊密連結

2024-06-03
瀏覽:
3,591
推:
0
回應:
0
3:01

美麗建築成蚊子館 無人管理挑戰

2024-05-27
瀏覽:
5,223
推:
1
回應:
0

藝術之後 文物修復的情與理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775篇報導,共12,892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775篇報導

12,892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