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嘉義見學1>眼中的漫漫長路 (上)

2011/01/02 16:40
3,730次瀏覽 ・ 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編按/莫拉克災後社區見學終於來到了嘉義,經過五月屏東見學、七月台東見學的視野,對於各社區的輪廓越來越清晰可見,由初次見面社區的學生來寫下見學的所見所聞,比起已經在這裡打滾很久的我們,好像更有些不一樣的看法,很值得大家一起分享,此篇文章分為上下篇。

(文/陳意含、圖/陳意含、蘇之涵)
 

照片


圖/在來吉是已經被土石流掩蓋,再重新整理出來的路段。

九十九年十二月四日早上七點半熱鬧非凡的台北車站東三門,擠滿各式各樣的人潮,讓身在其中的我都誤以為,今天的這裡是在舉辦什麼活動嗎?而我們也正是這群人之中的一小行人,我們的目的地是嘉義的阿里山,我們是要去登山?或賞日出嗎?不!這絕不是我們此行的目的,這是一趟名為見學的漫漫長路。

漫漫長路的小插曲是我們居然走到了一條死路,還好有一位養蜂人家,非常熱心的為我們帶路;而這回在我們所到之處,常可以在他們的住屋前,見到懸吊的大橫木,對於我這個從小就在都市長大的孩子,初見之時,還真的不曉得它是什麼東西?原來是蜂窩,下意識的就想讓我躲得遠遠的,但是對於他們來說,似乎就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從這裡,我看見了我們在生活上,態度的差異。


照片


圖/養蜂人家的工作地點。

 

照片


圖/公興,是活生生的蜂窩。

漫漫長路的第一站,我們終於到了來吉;但是非常可惜,我們已錯過來吉部落的文化慶典「感恩祭」。而早早就出門,又稍有暈車的我,在下車後,馬上受到一隻小狗的咆嘯,讓我立刻清醒的意識到,我來到了一片我似乎不太熟悉的土地上。


照片


樂野部落為歡慶「感恩祭」,準備了許多的豐盛美食,透過品嘗美食與有意的對談當中,我可以感受到他們對於自己族群的引以為榮,和我們對於其文化之珍貴的認同。同時,我也感受到他們對於自我定位的徬徨與游移,和我們不斷欲給予一股肯定力量的堅定。而我們就在這樣的拉鋸之中,結束我們有意的對談,期望下一次,都能看見我們心目中一同期盼的更好出現。

「感恩祭」是移居到來吉的鄒族人,邀請其母社(特富野社)族人探視在外的遊子,也是為了對母社家族的一份感恩與感謝情誼,所舉辦的慶典。

漫漫長路的第二站是太和;也正是我們今晚的落腳處,這是一家四口爸爸、媽媽加上兩位小男孩的溫馨民宿,在充滿家庭溫馨氣氛和茶香的薰陶之中,我們發現爸爸、媽媽對於兩位小男孩的教育相當看重,而我則感受到他們似乎不同於身在都市中的孩子,是比較害羞嗎?還是比較內斂?我想這都是可能的,因為兩位小男孩的爸爸、媽媽訴說在八八風災時,所面臨的總總困難,和現在能夠自信說出怎麼一一度過難關,我不得不佩服在這之中,所須克服的眾多艱難和刻苦銘心的情感,但我依舊看見樸實。

 

照片


圖/太和的太瑞客棧入口。

 

照片


圖/兩位小男孩。

漫漫長路的第三站是樂野;在此我們的眼耳口鼻十足十的享受到其文化的饗宴,我們先是欣賞了許多不同部落老人家的創意作品、大型雕刻,還有非常美味的午餐,和不忘飯後的咖啡香。

 

照片


圖/大陸藝術家幫樂野想出的自製創意傳統服飾人偶。


照片


圖/樂野的大型木雕(尚未完成)。

 

照片


圖/樂野的傳統竹屋,正在說明此竹屋門的設計是無論站在屋內或屋外,都可以互相看見彼此,並不同於我們現在常見的大門深鎖。

 

照片


圖/鄒族的鞋子,是不是酷似勃肯。


照片

  

照片


圖/耳環是鄒族男人的裝飾品之一。

 

照片


圖/這是頭目才有的鬃毛頭冠。

文章未完,待續

延伸閱讀:莫拉克災後見學系列文章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