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船沉?後山坡尪公遶境文化之船的航向?
傳承?船沉?後山坡尪公遶境文化之船的航向?
讓稻米免於蟲害、使稻穗結實纍纍是每個農夫心中最大的願望!因此在大台北地區 100多年來一直都流傳著保儀大夫尪公水田遶境文化的傳統,但如此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是否能永續流傳呢?有關尪公遶境文化民間有眾多說法!
有關尪公遶境文化民間有眾多說法:
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林智敬助理教授表示:民間相信保儀大夫遶境過或者是插了保儀大夫的符就能防止蟲害,因此保儀大夫特別是對於種田的人是有一種保佑的作用。
玉成里黃聰智里長說:『我是在這邊出生的,我爸爸參與很多參與很多地方事務,所以多少知道過去農作物會有所謂蝗蟲害等等,所以他們就有迎尪公,傳說是曾經有迎尪公走過田埂之後那個病蟲害就消除了,所以才流傳開來。』
合成里巫永仁里長則說:保儀大夫從古代到現在祂是一個農村裏面的守護神,以前是每個里輪流當爐主。
隨著社會的變遷,昔日的農田被一棟棟高樓大厦所取代,往日尪宮遶境的文化也一度被迫中斷,甚至感念及篤信尪公聖德與神威的民眾也無從參拜!
為了讓民眾有個固定的場所祭拜保儀大夫,北興宮吳君宮主提到:二十幾年前
我父親仍是住持時,與後山坡的八個里的里長結合去雕刻保儀大夫這尊神像,然後供奉在此供民眾參拜。
為了迎請尪公遶境,因此早年後山陂先民每年春天都必須前往開基奉祀二百餘年的木柵忠順廟迎請保迎保儀大夫前來巡境祈求開春風調雨順、五穀豐收。
木柵忠順廟陳欽賜董事長進一步提到:我們後山坡地區到忠順廟去請我們的保儀大夫來此保護我們在地所有居民的平安跟農作物可以豐收已經是好幾百年的歷史了。
隨著農田的消失,巡田文化也逐漸走入歷史,黃聰智里長回憶說:他民國100年接任里長遶境就中斷改成輪流當爐主,並且把那個所有的科儀活動、誦經等等完成以後就大家相聚吃平安餐,後來有的可能還演電影或演布袋戲,但都沒有遶境了。
所幸消失已久的尪公巡田文化在黃智里長、吳淑君宮主及各界人士的奔走之下,終於在108年 4月14日重新呈現在世人的面前,雖然昔日的田埂已被大街小巷所取代,但路徑仍是依循早期埤塘灌溉的範圍來規劃!
南港社大潘文彬老師具體闡述:南港有後山坡、新庄子、跟三重埔三大埤塘,而後山坡庄也就是我們現在的後山坡次分區,大概就是包含著我們的那個五福(仁福里、成福里、萬福里、鴻福里、百福里)、三成(聯成里、合成里成里),然後這次還有加上新光里。其文化的源起主要是當時候有埤塘去灌溉,沿著埤塘灌溉的這個水圳周邊都是水田。而尪公是那個防蟲害非常厲害的一個神明,到現在則演變為保佑我們整個居民平安的一個遶境文化。
只是重啟的尪公遶境文化,竟在隔年因covid-19疫情爆發,被迫在保儀大夫聖誕日改以祝壽暨消災解厄招財大會的方式進行,但次年在各界的要求下再度排除萬難舉行遶境儀式,直到今年已邁入第五次了。
消失的文化可以透過尋根的方式重新啟航,但是未來能否繼續同舟共濟讓這艘文化之船得以傳承而不船沉呢?北興宮吳淑君宮主說:神明的事就是一種姻緣,這次遶境的人應該有200多名年輕志工自發自起前來共同護持保儀大夫遶境,因為這是一個很正面的宗教傳統文化。
消失的農田在後山坡地區可能再也回不去了!但尪公護民的神威將永遠普照這片大地。 願此文化之船能夠在眾人齊心下,永得護航傳承到永遠!
公民記者 梅子在地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