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記者 分享NGO的國際傳播
【公民記者張咸淳報導】什麼樣的台灣報導才會躍上國際舞台?公民監督國會聯盟今(29)日中午邀請美國之音國際廣播員黃耀毅蒞臨分享,以外藉媒體的角度分析台灣媒體工作環境,探討中國時報記者黃哲斌為反對政府置入性行銷而辭職的新聞事件,進而談到美國之音雖為政府資助,但事實上並不受政府管控,內部也明文規定,員工若接到政府官員的關切及施壓,必須拒絕並向上級報告。另外他也分享國際台如何選取台灣新聞,黃耀毅表示,國際主編們希望能以宏觀的角度來看待台灣,而這些年來,由於國際媒體對中國的關注力提高,也提升對台灣民主發展的關心以及兩岸情勢。
政府介入媒體 台美大不同
黃哲斌事件一上媒體版面,黃耀毅當天晚上立即專訪黃哲斌,討論台灣的媒體生態,隔天早上即發稿至美國,黃耀毅認為,這個事件反應政府干涉媒體自由,而
美國和台灣很不同的是,美國之音的資金雖有政府補助,但並不受政府管控,內部明文規定,員工若接到政府官員的關切及施壓,必須拒絕並向上級報告。另外他們更要求新聞品質,相較於台灣新聞業者每天必須發多份稿件,他們只需一天一篇,但除專訪外,每個報導都需要兩個以上的來源,並且要有正反方的說法。
花博能上國際版面?與世界議題接軌才行
黃耀毅也分享來台三個月所做的專題報導,他表示,國際主編們希望能以宏觀的角度來看待台灣,也許現在看到的廣告、政治人物或歌手藝人皆為花博代言,但對國際媒體而言,它就只是一個花卉博覽會,遠遠不及世界博覽會的規模、歷史深度等,而現今國際媒體對台灣的關注,主要是在兩岸關係及台灣的民主成長,像是兩岸協議監督聯盟至移民署希望邀請劉曉波來台、同志大遊行、五都選舉、環保運動等與普世價值結合的運動,較有機會上國際版面。
台灣是民主成長的楷模
談到台灣近年來的成長,黃輝毅認為,從五都選舉來看,台灣的選民素質逐漸提升,可說是民主成長的楷模,而台灣的基礎建設也是令人引以為傲的,另外台灣更擁有源源不絕的活力,帶著台灣不斷的向前行。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