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勞社區推動資源回收,做環保兼照顧長者
來到宜蘭壯圍鄉功勞社區的資源回收站,乾淨、整齊是第一印象,牆面上五顏六色的裝飾布置,都是關於資源回收的教育宣導,樸實中看得出巧思用心,整個小站宛如一間環保教室,讓人訝異一個鄉村社區竟用這樣的規格在做資源回收。
據社區總幹事林福來表示,社區目前負責資源回收的環保志工有24位,每日輪班整理,因為社區沒有人力出去家戶收取,主要來源是參加社區關懷據點的長輩們,來上課時會順便把家中回收物帶來,還有一些住在附近熱心的村民,也會主動把回收物拿過來,累積一段時間後,會請回收商來運走,不能回收的就麻煩清潔隊處理,販售所得就用在社區關懷據點的經費,偶而幫長者們加菜或者是辦康樂活動。
回收站中擺放一間傳統三合院建築,有模有樣引人注目,仔細一看竟然是紙牌做的,林福來說是莊木昌老師(古亭社區前理事長)來教長者做的,這種台語俗稱『雜胡仔』的四色牌,在以前算很普遍的民間娛樂,紙牌都是用過即丟,莊老師教大家把原本要丟棄的紙牌拿來再利用,摺過再組合成各種樣子,這種環保手作也是耐心大考驗呢,更感恩的是莊老師的講師費都回捐給社區關懷據點,造福長者。
資源回收是為了垃圾減量,減少環境污染,要讓可再生利用的素材能確實再循環利用,必須要再進一步做細分類,不然消費者端做了回收的動作,但到廠商處理時還是通通變成垃圾,而維持精細的回收分類,需要長期的教育宣導跟使用者的堅持。
社區志工周鳳麟講起垃圾如何分類,開口就是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這是聯合國在 2015 年提出「2030 永續發展議程」時,提到的永續發展目標,問她為何對資源回收認識這麼深入?她表示自己已經做回收五、六年,最初的動機是想要供養參與的宗教團體,但是自己收入不多,於是發心用額外的時間做回收,換取小額金錢。周鳳麟的善念加上堅持,讓她儼然志工做分類時的糾察隊隊長,做到確實分類,是垃圾就是垃圾,該歸哪類回收就歸哪,她自嘲屬於雞婆型,別人有不懂的地方就會教他們。
資源回收是舉手之勞,但需要在生活中的堅持養成習慣,林福來指出,以往農民農藥瓶用過就隨手丟棄,經過這些年的宣導,大家會將空瓶拿來社區,雖然這些不能跟一般玻璃瓶一起回收,社區會另行處理,但也種進步。勿以善小而不為,功勞社區的資收小站匯集了眾人的善,為永續的未來加油。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