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生活即是書 用愛實踐人生哲理

2010/12/23 16:14
2,276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陳贈任/嘉義民雄報導】

  坐在巷口,看著報紙,甚至拿出紅筆做筆記,自由作家許若松詼諧地說:「報紙我當作書在看,別人看見我拿紅筆在報紙上筆記,還以為是在簽六合彩呢!」走進屋內,可以看到客廳桌墊下,滿滿都是投稿後被刊出的新聞剪報,這些都是許若松對社會的關懷,也是他創作熱情的結晶。

  退休後運用擔任廣播電台記者時培養出的對語文的興趣,許若松更加專注於寫作。「如果人人都能夠如同一座橋樑,讓彼此親善,以愛服人,處處傳播 溫暖,社會將顯得絢爛繽紛美麗可愛。」因為工作關係落居民雄,寫作內容多為用愛關懷民雄在地的民生疾苦與文化。他說自己出身鄉下地方,更能夠了解鄉下人的 文化、生活與環境,促使他利用文字力量改善居民的權益與生活,為這塊土地盡一份心力。許若松不間斷地向報社投稿,希望讓閱報讀者也能認識嘉義民雄這塊樸實 的寶地。

照片

許若松閱讀剪報時的認真模樣。

記者陳贈任/攝影

  面對生活與工作,他抱持著邊讀邊學的「做中學」態度,「生活即是一本大書。」細心閱讀便能領略道理。擔任廣播記者期間,主要工作內容是跑新聞,但有時 也要負責主持工作。想要發揮主持水準平常需要多讀書以及具備好的朗誦語氣,他說:「主持時常常上一秒在想下一秒該講的話,必須不斷腦力激盪,久了發現不同 語文表達了人類思緒的不同細膩度,從此愛上文字的魅力。」多年看書的習慣,為他開啟了一條創作之路。將生活讀進心裡並透過文字創作,是許若松字裡行間的特 色。投稿內容常出自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諸如清潔員的健康與工作安全、學校出口道路安危或是地方藝文活動消息,負責採編《口湖鄉誌》的古文詩人曾人口,看 過他留下來的剪報標題後,曾讚譽許若松是位:「沒有頭銜的民意代表。」默默地用投稿文章為民喉舌,讓生活裡那些該被注意的枝微末節被社會看見。

   搬到民雄金興村後,他曾遭遇兩次水災中患難見真情的表現,對彼此親善,以愛服人的理念有深刻的體會。尤其是第2次水災(八八水災),讓金興村成為一片汪 洋,許若松的家門承受不住強大的水壓而損毀,縮在門後關注水災情形的他因此受傷,近300公斤的藏書也毀於一旦。摯友鄭豐喜親自致贈的《汪洋中的一條船》 初版書原本特別收藏於三樓,但受人所託,對方想目睹已經絕版的初版品面貌,遂將藏書拿至一樓,此書也在八八水災裡遭水沖去。「這場水災,是人生中最大的遺 憾。」他哽咽道,但那時感受到的人間溫暖更讓他難以忘懷。當時家中積水未退,淤泥依舊遍布,同住附近的友人便冒著危險前來救濟,得知他受傷後,立刻請醫生 前來醫治。當下他益發體會過去的待人之道是正確的,他人才會在如此危難的時刻伸手援助。此後,許若松更加相信自己由始至終貫徹的哲理。

   「只要有恆心,就會成功;只要有努力,就會有收穫。」許若松謙遜地說出自己另一個座右銘。他認為只要投稿的作品曾被刊登,就一定會有人看見,雖然效果無 法預期,但是一定會造成迴響。對於報社會在投稿人姓名前冠上「自由作家」的稱謂,他笑說自己還沒那個本事,「我現在看到的東西,都是值得讓我學習的,自由 作家這類稱謂,我還稱不上。」

  許若松在民雄默默耕耘,將自己所見所聞,以字句把感觸化成文章。利用媒體報導的方式,讓社會更注意如同民雄的鄉下地區。他說:「力量不怕微小,只要有人注意到,並且付諸實際行動,世間就會更美好。」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