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明福皮革作畫 用牛皮雕出立體鬱金香
【記者黃芷薰、盧姿妤/台北市報導】「皮革在雕刻時,力道一定要控制好。葉明福手握旋轉雕刻刀,專注的在面前的植鞣皮上沿著描繪線雕刻鬱金香圖案,接著拿取工具將鬱金香的花心與花莖敲打、推出弧形,呈現出一幅立體的皮雕畫。這是葉明福花了近40年的時間去學習,一遍遍練習出來的技法。現在葉明福除了時常創作新作品以外,也有開設皮革相關課程,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皮革領域,並將手作皮革的技法傳承下去。
↑葉明福從18歲開始在皮革產業發展近40年,走過產業興衰,依然不減熱情,並將這項手作技藝傳承下去。攝影/黃芷薰
葉明福,唸書時因喜歡畫畫選擇就讀高職的美工科,他在學校接觸過皮革這塊領域,但因他認為皮革材料昂貴,因此並未把皮革視為未來的職業方向。畢業後,透過同學介紹,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認識了在皮革材料店工作的學姊劉淑芬,學姊邀請他到皮革店工作,這成為他深入了解皮革領域的契機,也讓他對這個領域有了新的認識。漸漸的,皮革對於葉明福來說不再只是一份工作,他開始對皮革產生了興趣,開啟了他的手作皮革之路。
在皮革材料店工作兩年後,他入伍當兵。退伍後,葉明福選擇到台北的另一家皮革材料店從事教學工作,後因理念不合,下定決心辭職出來開自己的工房。為了提升自己的皮革工藝技術,他用教學賺到的錢前往日本遊學進修四次,回臺後,葉明福開始在大學或社團開課,同時接單製作皮革的產品、參加工藝比賽,讓自己保持動力去創作新的皮革作品。後來,他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至今仍在皮革產業上用心的教學與傳承。
從平面到立體 旋轉刻刀打造精緻皮雕
一個皮革產品的誕生要經歷許多繁瑣的製作過程。如果想要製作皮雕這種有圖案的皮革,第一步就是在描圖紙上設計圖案,之所以不能直接在皮革上畫圖案的原因,是因為在皮上畫的印記是不能修改的,而使用描圖紙描繪後再轉印到皮革上可以減少出錯的機會,在過程中也能對應皮革與描圖紙上的線條是否一致。接著選擇要使用的皮革,對於皮雕來說,四方皮(動物背部的皮)是最適合用來雕刻的部位,因為這部位的皮革纖維較扎實;頭頸皮也能雕刻,但紋路會比四方皮多一點,而肚邊皮這種被削薄的皮則適合用於染色。
↑皮雕製作過程先於描圖紙上設計圖樣,接著轉印至皮革,雕刻後再進行染色。攝影/黃芷薰
↑皮革部位分為頭頸皮、肚邊皮、四方皮,而四方皮最適合用於皮雕。攝影/盧姿妤
皮革用料確定後,便可開始將描圖紙上的圖案,用鐵筆轉印描繪紙上的虛線跟實線到四方皮上。接著用旋轉刻刀去雕刻皮革上「實線」的部分,透過食指按壓、拇指與中指去旋轉刻刀,刻的時候力道要有輕重之分,下手時輕,到線條中段時重一點,且要注意雕刻時刻刀用法只能用拉的,沒有推的手法。而皮革上「虛線」的部分,則是運用不同的工具搭配膠槌去敲打出陰影,並用工具去推、壓出圖案各部位的立體感,這步驟就看作者想要讓作品呈現什麼樣的樣貌,例如想做出立體的鬱金香,就要把花的莖推出來,讓莖變成圓弧狀。最後再運用合適的工具去修細節部分,而因為需要觀察物體前後關係再去構思要怎麼刻跟敲,同時也要判斷如何使用工具的訣竅,因此都是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才比較能上手的。
↑皮雕過程需要用到膠槌、旋轉刻刀與許多不同用途的工具輔助完成作品。攝影/黃芷薰
另外,因為皮革本身會吸水,如果有要在皮雕上染色,第一個步驟是要先用水將皮革噴濕,這是為了緩和皮革的吸水速度,否則染色過程中會容易失敗。接著就是用含水量夠的畫筆,沾取水性染料去加水調色與上色,水越多顏色會越淡,水越少顏色則越深。這個步驟就需要用經驗值去判斷,在染色的同時要知道皮革上面有多少的水分及染料,可以看皮革的深淺判斷水分多寡,但以臺灣氣候來說,10到15分鐘補一次水是最適當的。為了避免水性染料時間久了會淡掉或改變顏色,如:黃色、粉紅色會消失,藍色會變成綠色,紅色變成暗紅色等,因此可以適時地搭配壓克力塗料去覆蓋水性染料,保持作品色彩的完整性。
↑水性染料放碟子中加水調色。攝影/黃芷薰
↑圖中房子的牆壁是白色壓克力染料。攝影/黃芷薰
動物皮不只耐用 更是比塑膠皮環保
葉明福說:「有人選擇用仙人掌或鳳梨皮做皮,是因為他們認為用鳳梨皮這種沒有用處的資源來做皮對環境友善,但其實動物皮也是一樣的概念。」皮革時常牽扯到環保議題,許多人認為動物皮不環保,且不想成為讓動物被屠殺的幫兇,因此抵制使用動物皮。葉明福說:「很多人都會吃豬、牛、羊的肉,因此有許多動物皮剩下,這些皮不能做為食物,那不如把皮拿去加工,也會比用塑膠皮來的更環保。」在快時尚的社會風氣下,出現了塑膠材質的皮,而塑膠皮做的皮件大部分人可能用兩年就丟了,反而造成環境的汙染,但動物皮耐用,好好保存可以用10年至20年,若不想使用時,動物皮也能比塑膠皮更快的被土壤分解。
至於皮革材料該如何選擇,物種的大小不同,皮的纖維結構也會不同,像是牛體型較大,纖維就較厚也較粗糙,羊體型較小,因此纖維較細緻。而皮革也有分作鉻鞣革與植鞣革,鉻鞣革有可能選用牛、羊、豬的皮,但植鞣革目前較多國家是選擇用牛皮製作;而兩種皮革的差異在於鉻鞣革較有彈性,多用於製造服裝、精品,植鞣革較緊實,多用於手工藝、皮雕藝術。
防患於未然 通風透氣處最適合皮革
由於皮革容易發霉,因此如何保存也是一門重要學問。葉明福說:「除濕機是一定要開的,為了讓皮革不發霉,我工房的除濕機幾乎都開著,特別是梅雨季要更勤勞的倒水。」因臺灣氣候潮濕,加上很多皮製品可能會收在地下室或是收納櫃,因此更要特別小心,且皮件絕對不能收在塑膠袋或塑膠箱中,因為塑膠箱是密閉的不透氣,若要收在櫃子中最好是用帆布材質的透氣袋稍微包起來收納,當然,如果空間允許,葉明福還是建議大家將皮件陳列在通風處降低皮革發霉的機率。
當不幸遇到皮件發霉的情形,他建議第一時間用濕抹布把表面擦乾淨。此時要判斷皮件只是表面有灰色菌絲還是已經有黑點深入在皮件裡,如果是前者,就是擦拭完後用除濕機除乾水分,接著噴上防霉劑待其乾燥後,再上油保養;若是後者,處理方式將更加複雜,因去除表面的霉後還是會從根部再長出來,因此就需要送去給專業人士清洗。但無論如何,都要注意不可使用酒精消毒殺菌,因酒精會破壞皮件上的塗料,導致皮件原本顏色受損。
習慣成自然 皮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葉明福說:「我18歲開始接觸皮革,到明年9月就做滿40年了。」長期製作皮革帶給他肩膀五十肩、手指板機指等職業傷害,長時間用眼也導致嚴重的老花問題,但他仍然熱愛這份工作,他認為在工作中自己獲得了豐富的人生經驗與專業知識,因此這近40年來的努力很值得。
對他而言,做皮雕、皮製品已經成為他的習慣,並融入在他的生活中,雖然因開課教學而導致自身創作時間減少,但他仍然渴望去接觸皮革、實踐手作皮革。他每週會撥空到大學與社團開課教學,同時也會在工房的粉絲專頁上分享皮革知識及皮件的製作過程,就是希望能夠將手作皮革技術傳承下去,讓更多人認識這個產業。
採訪側記:
經過這次的採訪,讓我對於皮革領域有了更多的認識。從前只知道皮革可以用來縫製皮包、皮夾等,沒想到還可以用來做精緻的皮雕、作畫,而且使用的工具很多元,每個步驟都有專用的工具,真的是一項很值得大家去深入了解的手工藝!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