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暖心職人劇《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關注心理健康議題

2023/12/24 20:00
4,463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海報劇照 (圖/Netflix)

【公民記者蔦沐撰文】

《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為11月上線的Netflix原創韓國劇集,改編自韓國漫畫家李羅河創作的同名網路漫畫。劇情講述在內科工作3年的護理師鄭多恩(朴寶英飾),因為對病人太過體貼,額外替病人做了許多照護,導致份內工作無法準時完成,造成其他同事的困擾,因而被內科護理長建議轉到精神健康醫學科工作。隨著劇情演進,觀眾得以跟著鄭多恩一起熟悉精神病房的工作,並認識各個患者的疾病及人生故事。

為什麼會生病?

精神疾病發生的原因有很多,包含生理、心理、及社會三個層面。生理上可能來自腦傷或神經系統受損,心理涵蓋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氣質,社會則是整個外在環境對個體造成的影響。生活上有許多事件可能會觸發精神疾病的發生或惡化,例如:不當的親子溝通與過度期待、職場霸凌、詐騙、歧視、求職及考試壓力、照顧長輩及子女的壓力、重要他人身故等重大失落事件等。

照片

生病的樣貌

劇中許多的患者,因上述原因來到精神病房。劇中出現了恐慌症、憂鬱症、躁鬱症 、妄想症、思覺失調症、邊緣型人格等患者,導演採用具象化的影像,讓觀眾理解各種精神疾病的狀態,例如:恐慌發作時,就像溺水無法呼吸一樣,瀕臨死亡的恐懼感不斷襲來,在哪裡發作,從此便不敢再到那個情境,然後害怕的情境越來越多,最後連出門都很困難。對於社交恐懼的人而言,就像是被關在透明籠子裡,被外界觀看並無情的批判著,無處可逃的赤裸與無助。憂鬱症的人,則像深陷泥沼中,努力掙扎卻越陷越深,氣力耗竭,有時連吃飯洗澡等基本生活狀態都難以維持。妄想症患者,活在自已想像的奇幻世界中,每個生活中所遇到的人,在幻想的世界裡都被賦予獨特的角色。

照片

患者的社會困境

社會上有許多以精神疾病為玩笑話的說法,包含罵人的用語:「瘋子」、「神經病」,嘲笑或自嘲的流行用語:「社恐」、「自閉」、「亞斯」等。因為對疾病的污名化與標籤,讓許多患者不敢就醫,有時連身邊的親友也不鼓勵就醫,因而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機。

即便願意就醫,也獲得良好的療效,回到社會後,由於刻板印象,先入為主認為精神疾病患者是不定時炸彈、會傷害他人、或工作能力不足,這對曾患病的人而言也是另一波壓力。

相比其他疾病較容易跟別人分享,患者也會對自己貼標籤,怕別人知道自己曾罹病,會因此遠離,或說話小心翼翼,或者過度關注,頻繁詢問「現在心情怎樣?」「有沒有按時吃藥?」「是不是又發病了?」等。

照片

患者的內在困境與應對策略

由於生病的是心理而不是生理,對患者而言,連自己的意志都無法掌控的無力感,可能因此認為自己是個弱者、廢物。或過度關注自己的情緒狀態,時時刻刻都處於緊繃擔憂的情境,無法放鬆。

事實上,精神疾病不是靠意志力或硬撐就可以復原,需要醫療與各種資源的介入,劇中演繹了其中一種解決的辦法:嘗試說出「我生病了」、「請幫幫我」、「待在我的身邊」。讓身邊關心與愛護自己的親朋好友,有機會理解自己的困境,也讓自己有機會獲得更多協助。

照片

照顧者的困境與應對策略

劇中除了關注患者的世界,也描述了照顧者的困難。照顧者除了要應對患者發作時的症狀,內心也充滿擔憂與不捨,擔心康復之路的終點、照顧的花費、患者未來的人生,更尤其捨不得自己的親人受苦。

此外,還有一個往往很難說出口的困境,便是照顧者在各種壓力之下,可能升起討厭患者的心情。以劇中為例,鄭多恩護理師所照顧的患者,因妄想而認定她是詐騙自己一大筆錢的壞人,因而處處找多恩的麻煩,於是總是替患者著想的多恩,心中難免也產生對患者的厭煩,緊接而來,是討厭「討厭患者的自己」,陷入糾結。

這樣的情況其實並不少見,我們都是一般人,有愛,也會有情緒。照顧者可以試著接納自己,接受會有情緒是正常的反應,待情緒宣洩與調整後,再重新面對眼前的挑戰。

照片

我們都是徘徊在正常與不正常的「邊緣人」

劇中巧妙的安排,讓主角鄭多恩從護理師的照顧者身分,轉換成被照顧的患者角色,觀眾得以從零開始,看見一個人如何被迫面對疾病侵襲,並努力讓生活回到正軌。這也提醒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態。面對高壓、忙碌、且多變的後疫情時代,不論年齡、性別、或所處的社會階層,每一個人都可能是徘徊在正常與不正常的「邊緣人」,自己或身邊的親友都有可能被疾病找上。

總是替別人著想的我們,必須學習正視自己的感受,並嘗試表達感受與需求,覺得撐不下去的時候,試著告訴可以信賴的親友,讓自己獲得更多資源與協助。面對身處困境的親友,如果怎麼回應都不對時,試著靜下來「傾聽」與「陪伴」,可能也會帶來療癒的效果。

《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讓觀眾得以窺見精神病房的日常,認識各種疾病的症狀及應對方式,也進一步看見醫事人員、照顧者、及患者背後的故事。期待透過戲劇輕快的節奏,風趣與暖心的內容,讓民眾對精神疾病有更多的認識,藉此減少社會對精神疾病的偏見,降低就診門檻,讓遭逢困境的人有機會被承接住。

照片

※致人生卡關、很想放棄的你:請給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陪伴你,聽你說說話。

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 張老師專線:1980(依舊幫您); 生命線專線:1995(要救救我)

※若身邊有需要協助的親友,請參考【1問2應3轉介】3步驟,成為支持他們的溫暖力量,陪伴他們度過困難的時刻。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