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雉留「美」

嵌入:
文字-A A +A

 

os:高雄的美濃湖,是許多鳥類的棲息地,這片佈滿芡實的水域,更是復育水雉的重要棲地。

 

os:水雉在台灣被列為2級保育類動物,現今多分布於台南官田,以及高雄美濃,棲地以浮葉性水生植物為主,並以小魚和昆蟲為食。水雉有分為夏天時的繁殖羽,以及冬天時的非繁殖羽,夏羽的特色為後頸的金黃色羽毛,繁殖季過後,水雉則會換上較樸素的褐色冬羽。

 

os:她是黃淑玫,本來在美濃國中當英文老師,退休後成為專業的生態教育家。2017年初,與老公劉孝伸,用年輕時存下的公益金,在美濃湖東北方,租了一塊低窪地,根據水雉的生活習慣規劃環境,種下擁有大片浮葉的芡實,讓水雉安心孵蛋。

 

復育工作者黃淑玫bite:我們都是國中老師,然後我在美濃國中退休,孝伸老師他在美濃湖逛逛的時候,就想說老婆我們來做一下復育,學學官田種個菱角芡實,看看有沒有機會讓牠留下來。

 

os:讓美濃湖回到過去還沒有被開發的樣子,才能打造適合水雉生活、繁殖的棲地,只是面臨地主提高租金,夫妻倆也曾經有過放棄的念頭。

 

復育工作者黃淑玫bite:地主突然我們要簽,第四年合約的時候,一年五萬塊突然漲到十二萬,那這個時候我們算一算我們的公益金有點不夠,我們就有考慮放棄,就想說那就收起來做技術的轉移,沒想到水雉之友就捨不得,他們覺得好不容易的成果,然後突然因為這樣就不見了,他們覺得很可惜,然後他就拿了錢到我們家說我們來集資吧。

 

os:美濃當地盛產野蓮,野蓮田裡的水生昆蟲是水雉的食物來源,因此許多棲息在美濃湖的水雉會飛往附近的野蓮田覓食。

 

復育工作者黃淑玫bite:因為牠這種生物,就是腳趾很長很大,然後牠可以在浮葉植物上,那牠為什麼喜歡來美濃,因為我們有野蓮田,雖然它葉子沒有像菱角那麼大片,可是它上面有很多蟲,然後農民剛開始都誤以為他是吃野蓮的葉子,所以就不喜歡他們,可是我們跟他講說你幫我們觀察一下,因為學者專家都說,牠喜歡吃蟲那吃葷不吃素啊。

 

復育工作者黃淑玫bite:水雉也很厲害,很會找好人家,他就是我們的班長叫李煥生,牠就在這裡生了第二窩。

 

(記者提問:那你看到就是牠們一隻一隻,孵出來長大的時候,有覺得很開心嗎還很感動?)

 

野蓮產銷班班長李煥生bite:又很痛心又很開心,痛心是怎樣呢,要找蟲吃的時候,會不小心夾到(葉子)會斷掉,我們農民就會屬於災害,感動就是有成果啦,又一隻出來了一隻出來,那是很感動啊,孵出來之後,要給他弄走又捨不得。

 

復育工作者黃淑玫bite:他們就想說那我先採別塊好了,可是他們等太久,野蓮就不漂亮啦啊又會損失,所以我們跟他說就是儘量找到平衡點啦,班長,加油喔!

 

(復育志工:牠是屬於一妻多夫,那可能認為那是另外一隻,不是牠的。)

 

os:除了黃淑玫與劉孝伸,還有一群人無償擔任志工,在復育站裡向遊客介紹水雉以及其他鳥類,共同築起水雉的留「美」夢。

 

復育志工邱秀梅bite:我們早期,我跟我先生兩個人,是從四年前,從岡山搬回來美濃,然後就開始,因為他們(黃淑玫、劉孝伸)有在這邊復育水雉,對美濃那麼的愛護有沒有,我覺得非常感動,所以就從那個時候開始去學習,怎麼樣認識鳥、認識這個棲地。

 

(復育工作者黃淑玫:鎖了嗎?啊好,那就從前面。)

 

復育工作者黃淑玫bite:其實我啦,當時要復育的時候,其實我們只知道,牠(水雉)的基礎,我們是從這個復育的過程慢慢學習。

 

復育工作者黃淑玫bite:為什麼在台灣那麼珍貴,兩千年的時候不到五十隻,到現在兩千隻,還在二級保育類,因為我們的水域幾乎常常會被拿去填平、蓋房子,不斷把美濃湖挖深、土不斷的填,我覺得這就叫開發、進步,這也是我們覺得如何取得平衡,我覺得這是我們這一輩,我們想讓你們下一輩,去留下一些自然生態。

 

os:因為這群人的努力,水雉有了安心生活的家園,美濃湖的生態系也因此變得更加美麗。

 

記者 林湘淇、呂亞蓁 採訪報導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1.10.11

世新Online

加入時間: 2011.10.11
3,333則報導
2,985則影音
572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2:58

力抗罕見白血病 用「美人腿」走出奇蹟

2024-06-05
瀏覽:
4,914
推:
1
回應:
0
5:52

海廢處理妙方 廢漁網滑麗變身

2024-06-02
瀏覽:
4,634
推:
1
回應:
0
3:06

百年工藝迎新生 漆藝走入你我生活

2024-06-02
瀏覽:
4,695
推:
0
回應:
0
1:40

鎔金薪傳 溫清隆金工之路

2024-06-02
瀏覽:
3,294
推:
0
回應:
0
5:20

化災為福 以原生種重新站起

2024-06-02
瀏覽:
8,557
推:
3
回應:
0
1:40

泥作工藝—傳統技藝的亙古之美

2024-06-02
瀏覽:
5,773
推:
0
回應:
0
1:37

越式洗髮盛行 一條龍服務超吸客

2024-06-02
瀏覽:
2,911
推:
1
回應:
0
1:39

精雕細「啄」排灣族圖騰 塗南峰藉木雕重獲新生

2024-06-02
瀏覽:
8,783
推:
0
回應:
0
1:34

高齡劇團偕青年 懸絲技藝盼流傳

2024-06-02
瀏覽:
4,209
推:
0
回應:
0

水雉留「美」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956篇報導,共12,90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956篇報導

12,90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