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實習專案 推行困難多
【記者孔德廉/中正大學報導】
教育部自九十九年九月一日起,推動第二階段「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透過政府補助以期有效協助應屆畢業生即早進入職場。但方案推行時,由於薪資補助只有第一階段的一半,學生也並未得知足夠資訊,造成了推行上的困難。
第一階段企業職場實習方案俗稱22K,即是政府補助兩萬兩千元本薪,加上勞健保費用,藉此吸引大專畢業生參加。但目前推行的第二階段方案則在補助上有大幅的更動,從原本每月補助兩萬兩千元調整至一萬元,時間也從一年縮減為半年。根據統計,中正大學推行第二階段方案截至目前為止的媒合率<註一>僅達兩成左右,相較於私立大專院校將近百分百的媒合率,是否真正協助畢業生解決就業問題,專責兩階段畢業生至職場實習專案的畢僑外組專員李麗娟表示,國立大學的媒合率一般比私立大學低許多,研究型的國立大學學生畢業後以繼續升學為主,對於工作方面的需求不如私立大學學生,此項方案對國立大學學生吸引力不高。
教育部推行「畢業生至職場實習方案」,希望輔助同學順利就業。
記者孔德廉/攝影
本校執行方案前透過電子佈告欄及信件通知等方式進行宣傳,但仍有同學反應較少得知此方面訊息,等到自行投完履歷與企業接觸之後,才得知學校與教育部合作此項方案。參與該方案的中正大學畢業生王鈺婷說:「我自己雖然也是此項方案的受惠者,但大部分國立大學學生還是靠自己去投履歷,通過面試可以上班之後,才知道此項方案。」學校宣傳方面是否已盡完善,仍然有進步的空間。
配合教育部「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一」,中正大學在去年為畢業生爭取到180多位的實習員額,加上遞補名額,媒合率達到119%,順利協助畢業生赴職場就業實習。但推行至第二階段時,半數以上的大學畢業生選擇繼續升學的問題逐漸浮現,即使欲就業,大部分畢業生也會選擇規模較大的企業公司,而參與媒合的廠商多以中小企業為主,較難吸引國立大學畢業生就業。此項方案雖然提供不少工作機會,但根據統計,目前已就業校友多數仍為自行就業。政治四傅靖國表示,他有就業的打算,但是對這個方案的推行只有些許概念,假如學校方面提供就業時的諮詢服務、工作管道資訊等,就會考慮參與學校的方案。
大專畢業生至職場實習方案的立意是為了輔導畢業生儘速投入職場、累積職場經驗以利後續就業,並促使學校落實「協助及掌握畢業生就業情形」及「強化學校產學合作關係」。但國立大學在第二階段方案實行時卻普遍面臨媒合率過低的問題,負責承辦第二階段的畢僑組黃于修表示,第二階段實行上較相近於一般的補助方案,不像第一階段政府有全額的補助,且媒合時間較短,造成目前媒合率不高的問題。
學校在推行大專畢業生至職場實習的方案上,為同學提供許多實習機會,幫助同學盡早踏入職場成為社會新鮮人。雖然推行時面臨許多困難導致媒合率不高,但學校方面允諾將盡力改善。同學申請專案時也應同時提升自我實力,並且主動與學校配合,提高實習成功率,創造學校與畢業生的雙贏局面。
<註一>媒合率:所謂媒合(Matching),係指依求職者的意願,選擇適合就業的機會,推薦其前往求才雇主處應徵的過程。媒合率的算法是以該校當期成功媒合人數除以該校媒合配額人數。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