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確的穿耳知識 恐增加細菌感染發炎機率

文字-A A +A

華岡融媒體記者/胡宸欣報導

 

 許多年輕人都會穿耳洞,但是不正確的穿耳洞知識可能引發細菌感染。李士虹皮膚科診所暨醫美微整中心院長李士虹指出,穿耳洞會不會引發細菌感染和操作過程是否安全無菌有非常大關係,其次是術後照護和個人體質因素也會影響細菌感染機率。

李士虹醫師細心專業的聆聽病患需求廣受好評。圖片提供/李士虹

 

 李士虹表示,細菌感染的臨床症狀會出現紅腫痛,輕者不用處理就能康復,嚴重者需要藥物治療才能痊癒。她強調,在做耳洞穿刺之前,應該先詢問病人是否有內科問題,並在過程中使用無菌手套、針頭,並以酒精浸泡耳針和消毒耳洞施打部位周圍,以確保降低發炎感染機率。

 

 李士虹說,打完耳洞之後, 在放入耳針前,需要先塗抹抗生素藥膏在耳針上。如果未塗藥膏就讓已受傷的皮膚和耳針接觸,可能會讓傷口過敏、紅腫進而發炎,甚至造成組織增生形成肉芽組織。

 

 李士虹也提到,除了細菌感染發炎外,發炎的原因也可能是因為對耳針的材質過敏,而常造成過敏的是金屬合金中含有鈷或鎳的成分的耳針。

選用醫療鋼材質的耳針能大大降低發炎感染機率。攝影/胡宸欣

 

 李士虹認為,如果穿耳洞之後遇到發炎狀況,都是建議病患先將耳針取下,以利判斷發炎的嚴重程度和影響發炎原因,再選擇後續的處理方式。

 在面對街上大大小小耳飾攤販盛行的情況下,李士虹建議,在穿耳洞的過程中保持乾淨衛生,選擇使用純金、純銀和醫療鋼材質的耳針,並前往具備消毒能力的醫療院所,同時也要注重術後的照護。如果有疤痕、蟹足腫體質的人,建議選擇夾式耳環更為安全。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05.22

文化一周

加入時間: 2007.05.22
747則報導
380則影音
34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不正確的穿耳知識 恐增加細菌感染發炎機率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978篇報導,共12,90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978篇報導

12,90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