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透過人權教育促進永續發展
適逢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75周年前夕,國立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舉辦一場2023國際青少年人權永續發展實體與線上高峰會,透過國際人權大使分享推動人權經驗,讓與會的青年學子明瞭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和《世界人權宣言》中所關注的,沒有人應該被放棄、每個人都應該以無差別待遇的包容性與全球視野之核心精神一起落實人權。
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30條於1948年由愛蓮娜 羅斯福(Anna Eleanor Roosevelt)與當時的聯合國主席所頒布。在2015年聯合國提出了SDGs,於2030年之前達到17項目標。從永續發展目標中看出與人權是息息相關,像是「終結貧窮、消除飢餓、健康與福祉、性別平權、減少不平等、永續城鄉、和平與正義等」。國際青少年人權協會創辦人瑪莉 薛德華茲(Mary Shuttleworth) 會長在簡報時提到人權範圍適用於全球80億人口,及使用7000多種語言和方言的人們。並且強調人權教育的重要性,她表示:「給孩子食物會讓孩子長大,給孩子知識則會讓孩子變偉大。」
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執行長李惠芬提到促進會在台灣已成立15年,持續不斷提供校園人權教育演講和傳播人權知識,把設計完善的教材散播到台灣的校園中。人道主義者L. 羅恩·賀伯特曾說:「人權必須要落實,而不能只是理想」,這也是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積極推廣,讓人權的知識真正落實在校園中的目標,促進會直到2023上半年為止,全台校園講座已經有2161場,受惠學生人數超過43萬人。李執行長也提到不同年齡層會遇到不同的人權問題,例如國小是校園霸凌較多、國高中演變為網路霸凌,到大學甚至有恐怖情人議題。
研討會邀請亞太各國的人權大使分享各地的狀況,印度的人權大使Datchanamoorthy Ramu講述印度當地雖然已取消種姓制度,但種姓制度還是存在大家的生活裡。馬來西亞人權大使林秉嫻提到網路詐騙,已經侵犯個資和隱私等人權問題,提醒大家知道自己的權利進而捍衛和保護。台灣人權大使代表廖健宏提到戰爭和疫情帶來的問題如何影響人的生存。台灣人權大使許謹麗則分享,推廣人權不用做多大、多崇高的事情,而是從生活周遭就可以做起。
現場參與的青年學子們,在聽完簡報分享後也給予回饋表示了解人權的重要性,及對於其他國家所面臨的人權現況有所感觸及願意負起更多的責任。中正大學林妙香及何璧如老師表示,這是一堂服務學習的課程,希望透過人權專家及大使們的分享,幫助參與的學生們知道社會的現況,了解在享有權利的同時也能為社會負起責任,能把人權概念放入生活和未來的工作中。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