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要注意,三件事千萬別做[戒毒師經驗分享]
這個合法的東西-酒,對心智的影響超越想像...。
在花蓮的新生活教育中心,戒毒林老師就多次呼籲這個東西的影響力,林老師本名 林珈甄(簡稱 林師),是台灣第一批那可拿戒毒技術的受訓人員。
在戒毒/戒酒領域深耕的20幾年間,她利用這套技術,幫助過很多人成功戒毒;然而,她仍持續精進,希望能打造無毒的社會!因為,曾從事監獄教化的她,深知毒癮酒癮對社會的危害。
總結了這些年的經驗:酒精攝取、睡眠不足、"好"朋友,是戒毒者要留意的三大敵人。
1"好"朋友:會幫助你的朋友不見得是好人,唯有認清他們的真面目,才不會因此掉入陷阱!
2睡眠不足:一個睡眠不足的人,比他睡飽的情況下,來的不理性、更容易發脾氣。對於一位戒除毒癮的人更為重要!也最好避免日夜顛倒的作息。
3酒精攝取:這個讓人微茫的液體,十分容易取得。酒是再次吸毒的鑰匙,在與幾名學生對話後,更印證了此事。
其中一次跟小昱(簡稱 昱,戒海洛因者)的對談中,可以明顯看出:
林師:「為什麼會去喝酒?」
昱:「工作回家沒事做,就買啤酒來喝。」
林師:「沒事做可以刷手機、出去走走、聊天...,為什麼會選擇喝啤酒?」
昱:「天氣熱,很清涼阿!可以消暑。」
林師:「消暑。你喝果汁不也一樣嗎?也是冰冰涼涼的啊?」
....
林珈甄老師簡短陳述後來的對話:「他說的理由都非常合邏輯,不過,當我們繼續聊,終於找到原因!
他要的是喝酒後微醺的感覺,所謂的微醺就是那種放鬆、頭腦思考變慢,好像什麼事都不用想的感覺。
那時,小昱驚覺!『這不就跟用海洛因的感覺很像...。原來自己為了追求那種感覺,暫時用酒精替代毒品...』」
林老師補充:「其實,我們的心理計算很精密,為了達到目的,但又要證明自己的決定是對的,所以會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這個個案中,他想要追尋吸毒類似的感覺,但深知不該再吸毒,若喝烈酒來達到效果也說服不了自己,因此轉向喝濃度較低的啤酒,並合理化:喝啤酒跟喝水一樣,酒精濃度不高,涼快一下而已!
殊不知,他已經掉入心靈的陷阱之中,若他沒有盡快發覺,他接著會合理化的,就是吸毒的行為。
可惜,吸毒者面對能力普遍不足,往往旁人看到危害,他卻不見得看得到。
所以,戒毒輔導員能做的,就是提升他的面對能力,接著協助他一起找到問題點;當精確的問題源頭被找到,再加上專業人員進一步的教育(並非他嘴上認同,而要讓他打心底認同),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
這也是為什麼那可拿戒毒步驟每一步都很重要,它循序漸進地讓一個人能夠看到問題,接著學習如何處理問題,才能徹底解決毒癮問題!」
再跟她談話後,更能理解吸毒者家人的不易,家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可是吸毒者卻覺得沒什麼,不需要戒毒。
這時候其實請一位戒毒過來人跟他聊,可能比較容易說到他心坎裡,畢竟毒海他們體驗過,知道其中得冷暖。
希望這個新聞可以幫到為毒癮問題煩惱的你們,下次見~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