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宛凌、陳富妤/新北市報導】「大陰博物館」的建立是性別教育的新嘗試。性別教育一直以來都是議題,尤其當談到女性身體時更是如此。凡妮莎在廣受歡迎的《Minecraft》遊戲中建立了一個獨特的虛擬世界——「大陰博物館」,玩家可以互動式卡牌解說來探索女性生殖系統,了解它的運作方式,並增進對身體的理解。
然而,凡妮莎意識到性別平權和多元性別是當今社會的重要議題,不僅僅滿足於遊戲,決心推動更多的性別教育內容並將月經平權和性平教育納入社會建設。除了建立性平教育基地,提供免費的性平課程以幫助家長和老師更好地教育下一代,改變刻板觀念外,並積極參與社會建設,推動性別友善公廁的建置。
↑凡妮莎在性平教育課程上實際解說「大陰博物館」Minecraft遊戲。攝影/蔡宛凌
凡妮莎本名曾穎凡,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系畢業,為莎容企業有限公司品牌總監,生理期選擇權倡議小組組員,擁有中等教育學程英文科合格教師證照。
她從一個微小的例子,即棉條的使用會讓有些人有戳破處女膜的迷思,就意識到這種受制於父權觀念的「貞潔觀念」。因此,2004年開始,她決定建立自己的部落格,分享有關棉條的知識並提供代購服務,希望打破這種觀念儘管面臨政府卻以棉條被歸類為侵入性醫療器材需要許可證才能進口的理由,禁止了代購業務。她決定自行創立女性的棉條品牌,並開始與衛福部交涉,經歷公文往返1、2年時間,終於拿到第一個塑膠導管棉條執照,於2010年開賣台灣首支塑膠導管棉條。2015年成為月亮杯群眾募資計畫發起人,在2017年取得販售許可,且在2022年發起台灣第一片月經碟片群眾募資計畫,計劃將比月亮杯更易上手及舒適的生理用品,推廣給女性、讓女性在生理期有更多的選擇權。
由於長期在台灣推廣生理期教育,為「生理期選擇權倡議小組」成員之一,凡妮莎專注於女子運動選手的生理期權益,到校園及各機構演講百場以上後,凡妮莎發現,每次在生理期講座的過程中都有男同學露出驚訝的表情,讓身為兩個男孩媽媽的她思考「我身為母親又可以為我們家的兩個男孩做點什麼?」,開始著手發起「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非營利組織,期望改善台灣性教育。
從博物館到教育遊戲 性別教育的創新之路
凡妮莎為提升大眾對人體構造的認識,特別與台灣團隊攜手在《Minecraft》中建立生動的「大陰博物館」遊戲,利用立體方塊模擬出女性內生殖器官,讓玩家踏入建築內部進行參觀,邀請玩家深入探索並學習人體結構的奧秘。
「大陰博物館」發想自荷蘭Corpus人體奧妙博物館。起初,凡妮莎看中了其建築將人體器官位置對應到各樓層的設計,像是從六樓進入,那就像是走進一個人的嘴巴,而如果你從四樓進入,你會走進她的胸部,再從二樓進入,可能就是從她的肛門進去。「人體博物館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立體展示,但在台灣,建立這樣的設施成本實在太高。」凡妮莎無奈說道。
後來,在接觸到《遊戲化實戰全書》這本書後,「為什麼不做一個教育遊戲呢?」凡妮莎心想,於是決定轉變思路。花了大約三個月的時間,一塊一塊地建造子宮的模型。「我覺得要讓女生知道,你的身體不是對稱的很重要。」凡妮莎強調就像每個人的臉、眼睛、耳朵都不是對稱的,子宮也一樣。一開始,她手繪了子宮的角度和凹陷感,因為子宮和陰道都有相對的角度,並一次次修改非對稱的陰道冠狀外陰,最後將圖稿交給婦產科醫生審查後進行進一步調整,以確保模型的準確性。
「大陰博物館」讓孩童可以走入一個利用方塊模型所建造出的女性生殖系統,並可以真實探索每個器官的作用及學習應該注意的地方,像是點進陰道分泌物菌叢,遊戲中就會有卡牌告訴你在排卵期前的分泌物呈現透明蛋清狀是正常狀態,在這幾天也要保持內褲的乾爽。跟著遊戲動線走,從陰道口進入身體,再到卵巢及輸卵管學習卵子產出的行徑,最後模擬出自然受孕的過程。凡妮莎進入國小校內展內推廣時,出乎意料地發現,兒童們非常喜歡這款遊戲,在原本鬧哄哄的教室,只要開始播放大陰博物館的影片就會全場安靜、專注地聽解說,讓凡妮莎深刻體會到孩童將所有注意力都專注於此。而在玩「大陰博物館」遊戲時,孩童不需要被動地進行教育,而是通過與其他人合作來學習自己的身體。
克服社交媒體限制 為性教育開辟新天地
凡妮莎進一步架設網站,命名為「大陰百科」,裡面收錄外陰部與內生殖系統相關知識。而之所以花錢建立網站,是因為在社群媒體討論與身體器官相關的主題,像是女性陰道、性行為教育等等敏感話題,都會被審查,無法投放廣告讓更多人了解這些知識,文章也可能被下架、刪除。為了不要發言被綁手綁腳,凡妮莎選擇設計自己的網站,在自己的平台中發表想推廣的內容,以確保這些既敏感卻又具知識性的內容能夠在網絡上自由存在。
大陰百科的特點是邀請了一位法國的虛擬實境設計師,將女性的生殖器官,包括子宮、陰道和陰蒂的三維模型,直接嵌入到網站中。這位設計師瞭解到凡妮莎致力於在台灣推廣性別教育,因此儘管這樣的設計成本實際上相當高昂,但他沒有額外收費。凡妮莎說:「在大陰百科網站上,不論是使用手機還是桌機,都可以用手指滑動屏幕,以了解女生的身體結構,這對我們的教育目標非常重要。」
「一個女生的認識月經可能尚未開始或已經結束,但身體是自己的、卻是需要一輩子照顧的,每個女生都該好好了解。」凡妮莎這麼說。在大陰百科網站上共分為「月經」、「女性」、「科技」三部分,凡妮莎認為,作為一個女人、一個女孩,首先應該關注的是「女性」這部分,也就是她們的身體,點入「女性」這個分類中,就可以透過彩色的女性身體三維建模,用游標旋轉模型、亦可放大縮小,及各種角度來看看與認識器官的正確名字並且確切知道它的所在位置,好好的認識自己的身體。
破解生命之謎 獨創子宮娃娃教具
↑子宮娃娃圖,粉色卵子與輸卵管為可分離設計。圖片來源/凡妮莎提供
凡妮莎認為台灣的性教育教材未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玩具公司推出像日本那樣的人體器官模型,以便年幼學童可以通過可愛的教具來瞭解自己的身體結構。由於製作全身器官的模型需要大量的投資,凡妮莎決定專注於製作子宮模型,以幫助孩子們理解受孕和生育的過程。
凡妮莎說,在選擇如何製作子宮娃娃這個講解子宮排卵跟受精過程的教材時,由於涉及到女性對自身身體的理解以及排卵程序,因此他們非常關注的是清晰地呈現出卵子和輸卵管之間的分離。如果卵巢釋放的卵子與輸卵管的開口相距過遠,卵子將無法進入輸卵管。此外,如果輸卵管中的纖毛未能將卵子推進,卵子和精子也無法在輸卵管內相遇。因此,子宮模型中,卵子呈現為粉色的球體,通過繩索連接並可以分離輸卵管,以幫助孩子們理解這個過程。
此外,還需要向孩子們解釋,精子實際上是單向旋轉的,就像一個方向感較弱的導航系統。一旦精子進入輸卵管,它只有一次的選擇機會,決定是要進入右側輸卵管還是左側輸卵管。精子隨機進入一側的輸卵管,但女性的身體也是隨機選擇一側的卵巢來製造卵子。因此,精子和卵子首先都必須進入同一側的輸卵管,才有受精的可能。這一過程讓孩子明白,他們的生命之所以能夠誕生,取決於極其精確的時機、地點和條件。
儘管對於年齡較大的孩子來說,可能不需要這麼可愛和簡化的教材,但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這種外觀較為友善的材料有助於更好地溝通和理解。使用子宮娃娃這個教具來向孩子解釋,卵子和精子的壽命非常有限,從它們被排放出來到它們不再活躍,只有短短的24小時。因此,它們必須在這個時間內成功結合,否則就會失去活力,這使孩子們更加了解生命的奇妙和珍貴。
「性平不小室」 與小孩一起認識性別知識
隨著凡妮莎當了兩個男孩的媽媽,並於2019年開始製作大陰博物館女性生殖系統遊戲及到國小推廣後,發現國小孩童開始會對「性別」議題產生好奇,凡妮莎開始思索「兒童的性教育」,希望性教育從小教起,使兒童在發展階段可以有正確的性別觀念。
凡妮莎當起了「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非營利組職發起人,召集五位都是媽媽、在性教育也有相同理念的臉書好友,一起為兒童及身體性教育做努力。他們認為照顧者育兒歷程與孩子成長經驗總是充滿困難,像是從孩童進入國小階段開始對「性」產生好奇,凡妮莎意識到並非每個家庭都有辦法正面回應性方面的提問,當孩子以較不文雅的方式稱呼性器官時,也有可能遭受懲罰,而往往事涉隱私及議題敏感而難以討論求助,讓孩童在性教育方面被忽略。
為了解決孩童性教育延滯或被忽略問題,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在今年發起「性平不小室」課程,其特色在於,可以帶著小孩一起免費參加性平課程,在課堂中凡妮莎會分享各種女性生理用品、性平教育知識以及利用子宮娃娃教導孩童受孕過程,希望透過實體空間課程,融入兒童探索需求,讓兒童、家長或是老師,可以透過遊戲,一同學習性平知識;且設有只要上傳教師證的透明機制,就可以免費帶走一整套女性生理褲、棉條教具,讓教師可以利用自己的職業特點,教導孩子正確的性別觀念,確保兒童在學習階段獲得正確的知識。這一做法目的在讓家長和教師們合作,發揮協同作用,以更好地支持兒童的性教育。
凡妮莎致力於推廣台灣性平教育,從一開始建立自己的「大陰百科」網站、發行月經碟片,讓女性在生理期有更多舒適選擇外,還獨創「大陰博物館」Minecraft遊戲及子宮娃娃性別教具,並到桃園市楊光國小、臺北市婦女館等各地區校園及機構分享性別知識。同時也發現到在台灣普遍對於身體正確觀念的不足,因此組織不小盟協會,在兒童及身體性教育做努力,並於今年開辦「性別不小室」性平教室來傳遞正確的性別觀念,期望透過這些努力,讓台灣的孩童、社會,可以更了解自己的身體,並達到性別平等的目標。
採訪側記:
在採訪前跟著現場的老師及小孩們,一起上了一堂凡妮莎的性平教育課程,短短的一個小時,聽著凡妮莎一一介紹各種女性用品及他們所設計的Minecraft遊戲成果,凡妮莎用輕鬆好玩的方式講述這些重要的性別觀念,過程中也運用互動對答的方式讓這些參加講座的家長思考及提問,這才發現原來身為一個家長、一個教師,在面對這些議題時仍舊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也讓我們更了解台灣性教育的重要。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