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Day暨PBL熱絡舉辦 百人共襄盛舉 探討GAI對ESG的促進
【會後專題報導】AI Day暨PBL熱絡舉辦 百人共襄盛舉 探討GAI對ESG的促進
11月11日,TAIA台灣人工智慧協會與北科大共同舉辦的「2023 TAIA台灣人工智慧協會AI DAY實作工作坊 x NTUT PBL 校園黑客松」,活動吸引了近250位來賓參與,包括北科大師生、AI協會會員及眾多AI同好,共同探討人工智慧在環境、社會和治理(ESG)領域的應用。活動主題定為「GAI促進ESG與經濟繁榮」(2023 TAIA x NTUT AI DAY & PBL Workshop - GAI Boosts ESG for Economic Prosperity),由台灣人工智慧協會理事長林建憲博士、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呂正華署長、台北科大研發長莊賀喬教授和設計學院院長吳可久教授開場致詞。
林建憲理事長強調AI協會的使命是推動「產業AI 化,AI產業化」。他指出,雖然這個目標十分重要,但實際上也必須注意到AI倫理與社會正義的新課題,如何利用AI科技去縮小城鄉差距與弭平知識落差,向下紮根工作是必要手段。林建憲博士表示,透過工作坊促進產學合作,學生不僅能了解最新趨勢和社會脈動,還能瞭解為何而學並學以致用。
照片說明 : 開場貴賓合影 (前排右一起)台北科大蘇昭瑾教授、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站區總顧問陳賢忠、數發部數位產業署署長呂正華、台灣人工智慧協會理事長林建憲博士、台北科大研發長莊賀喬教授、設計學院院長吳可久教授、台北科大互動系教師林筱玫博士、(後排右一起)台灣人工智慧協會活動長張剛羚、台灣西門子陳晉德副協理、台中科大設計學院副院長李孟杰教授、詠鋐智能執行長謝宗震博士(照片來源:主辦單位提供)
照片說明 : 開場大合照(照片來源:主辦單位提供)
AI Day 主題演講: AI 應用擴散 實現對各領域的加值
呂正華署長以一場活力十足的Keynote主題演講開啟活動,深入探討AI影響數位政策的現況與未來展望,並強調數位是台灣競爭力的鑰匙。台灣資服產業與AI正進入大航海時代,企業應變能力自疫情以來明顯提升,尤其在上雲方面,可以增加營運靈活性、敏捷性,並降低成本。透過優化傳統肥大且分散的資料庫,採用開源軟體架構,引入智慧來分析,並透過數據中台簡化資料取得流程,擴大混合雲規模,將對微服務需求產生積極影響。生成式AI應用擴散加值各領域,今年國科會開發的本土大型語言模型TAIDE(Trustworthy AI Dialogue Engine),是以台灣本土的語料資料庫為訓練資料,能貼切各行各業廣泛的應用,預計將於明年開發完成。數位部推動AI帶動產業轉型升級措施,由「人才培育」、「技術深耕」、「產業發展」及「評測與驗證」等4大面推動,培育AI人才著重開設符合業界需要的AI課程並提供補助,以及透過以戰代訓,專案實作解決企業問題。
照片說明 : AI Day 主題演講,主講人呂正華署長(攝影:Marx王學治)
北科大研發長莊賀喬教授分享,學校早在前期已經預測到AI將在未來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規劃讓學校所有科系的大一學生修習程式語言相關課程。他表示,學校希望每位北科大的學生至少都能具備程式的基本概念。談到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問題導向學習」),莊研發長指出,P不僅代表Problem(問題),還可以是Product(產品)、Project(方案),取決於各自的定義。他鼓勵學生在與來自不同背景的同學合作時,要懂得互相切磋、團隊協作,這樣才能激發最大的學習火花。
照片說明 : 與會者們共同進行成生式人工智慧(GAI)研討交流(照片來源:主辦單位提供)
吳可久院長也強調培育人才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跨領域學習」。他鼓勵同學透過參與AI Day和PBL工作坊,建立更廣泛的視野,這對於學子未來進入職場前能先接觸到更多人工智慧的實作經驗非常有利。
AI Day專題演講: 漫談 Low/No Code AI平台, AOI系統整合及AI加速棒
在AI Day 活動中,四位講者帶來了精彩的實作工作坊。詠鋐智能(Chimes AI)執行長謝宗震博士,分享主題《 一站式 AI 建模管理平台,全面啟動企業 ESG 轉型 》,討論AI for ESG的未來趨勢,以及ChimesAI在AI應用落地方面的成功實例。他特別提到AI for ESG是未來全球關注的焦點,引用Accenture報告,全球ESG基金規模美金3.4兆、全球AI市場美金規模5000億,並分享了ChimesAI的案例與效益實例,例如颱風停電預警、馬達設備維護、石化廠、非預期產停機預防、美國化學品事故風險管理,並分享成功導入AI的心法,及如何評估導入AI的效益。
杰倫智能(Profect AI)技術長林裕鑫,則以《AI 驅動製造業轉型:產業趨勢、平台應用與實戰案例》為主題,深入探討產業AI的導入趨勢與策略,以及AI平台的應用。同時,他透露了AutoML平台導入的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並展示了製造業中AI平台的實際應用案例。
先知科技總經理高季安博士則分享了《洞知細節,訂單到手!AI-AOI 實務運用與效益》,介紹了在缺陷偵查、文字辨識、影像分析、圖像分類和偵測定位等方面的實際應用案例。此外,凌華科技ADLINK的講師徐豐智老師則以《Pocket AI:輕巧、靈活、AI算力加速好幫手》的主題,介紹了外接式AI加速器ADLINK Pocket AI的規格和實際使用情境,並分享了初步的實測結果。
PBL工作坊: 推動AI應用於ESG與經濟繁榮
基於問題的學習(PBL)是一種創新的教育方法,著重於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觀察發現,並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在PBL工作坊中,安排4場主題演講由專家分享智慧建築、AIoT和ESG的關鍵議題,並進行實務案例探討AI在智慧城市中的應用和最佳實踐 ,另外學生們參與的黑客松主題為「AI for ESG Hackathon - XR與室內空間環境互動設計」,學生們積極參與新科技的擴增實境(AR)和虛擬實境(VR)的使用者體驗設計。
此活動促使同學們深入學習如何將人工智慧(AI)應用於環境、社會和治理(ESG)領域,正確理解AI在ESG方面的潛力,以協助解決全球面臨的一些最迫切的問題,如氣候變遷、社會不平等和企業責任。本次活動的評審有台灣人工智慧協會理事長林建憲博士、台北科大分子系張淑美教授、台灣西門子智慧基礎建設副協理陳晉德、台中科大設計學院副院長李孟杰教授、和典系統科技執行長林書磊及詠鋐智能執行長謝宗震博士,現場展示了眾多智慧建築XR互動相關設計作品。
照片說明 : PBL工作坊及AI for ESG Hackathon合影 (前排右一) 和典系統科技執行長林書磊、台北科大分子系張淑美教授、詠鋐智能執行長謝宗震博士、台灣人工智慧協會理事長林建憲博士、台中科大設計學院副院長李孟杰教授及台灣西門子智慧基礎建設副協理陳晉德(攝影:Marx王學治)
PBL主題演講1: 西門子EcoDomus建築數位分身,助企業實現ESG和永續發展目標
在金管會啟動「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的背景下,西門子的EcoDomus建築數位分身工具,成為企業實現ESG和永續發展目標的重要助力。根據金管會的規定,資本額百億以上的上市櫃公司必須在2023年起揭露碳盤查結果,並在2027年前完成溫室氣體盤查。而《氣候變遷因應法》更要求在最快2024年開始針對排碳、高用電量大戶進行碳盤查,並徵收相應的碳費。此外,國發會提出的「2050淨零排放路徑」更明確表示,到2050年,100%新建建築及85%既有建築要達到近零碳。
台灣西門子智慧基礎建設經理陳晉德表示,EcoDomus建築數位分身在實現自主式建築方面扮演了核心關鍵的角色。EcoDomus採用建築資訊模型BIM為基礎,並使用建築資訊交換標準COBie作為資訊交換的格式,打造共通的數據環境,支援建築整體生命週期各階段的系統與數據資料。EcoDomus不僅僅應用在單一建築上,更能整合統籌多棟建築、基礎設施,甚至延伸到交通、電網等數據資料,實現共享、協作與連動,這將成為未來智慧城市運作的理想載體,進一步協助實現智慧城市的目標。永續和ESG議題已經成為所有企業必須行動的議題,而要有效達標需要尋求聰明有效的執行方法,EcoDomus建築數位分身為企業實現永續和助攻ESG目標。
PBL主題演講2: 打造淨零減碳的AIoT智控建築
李孟杰教授曾攻讀於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專攻環境對建築與室內空間的影響。在室內設計方面,他強調了設計與設備的緊密協同作用,並分享在德國學習期間專攻「熱濕環境」與「室內微氣候」兩項專業分科的經歷。李孟杰教授強調室內環境的五大條件(光、熱、氣、水、聲),也就是風水中常提到的五行(金、火、木、水、土),看似簡單,但其中所造成的相生與相剋,相互影響,並指出環境設計的卓越性能可以事半功倍。
近期,李孟杰教授提出「智慧自足健康綠建築規劃理念(iSSHB)」並進行多項具體研究計畫,包括低能耗永續建築設計、建築水資源與給排水系統、室內健康環境規劃、智慧化舒適環境控制以及古蹟預防性保存等。他在物聯網科技的應用方面擁有豐富經驗,將資料品質和資安應用於建築領域,同時強調了AIoT智控建築的安全性和隱私保護。今年,李孟杰教授榮獲由德國在台協會頒贈的「2023德台友誼獎章」,以表彰他長年來為德國學術交流所做出的卓越貢獻。
PBL主題演講3: 和典系統AIoT技術,精準掌握老舊建築用電量
和典系統執行長林書磊分享,如何運用AIoT技術,成功協助老舊大樓和建築實現精準用電管理。AIoT,即為「人工智慧物聯網(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f Things)」,結合了「人工智慧(AI)」和「物聯網(IoT)」技術,通過物聯網收集環境資訊,再由人工智慧作出智能反應。這種融合強化了效率,加強了數據管理和分析,同時改善了人機互動體驗。和典系統起初從傳統CCTV(監視器)起家,經過長達9年的整合與開發,最終成功打破傳統,成為全球首家具備數據採集、控管分析與監視功能的CCTV廠商。
和典系統公司堅持著對技術的不斷追求,將新型態的數位CCTV與弱電整合服務引入相對保守的市場,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和典系統的AIoT技術不僅在節能用電方面表現出色,還在建築管理上實現了精準的數據監控和分析。這項技術的成功應用,為老舊大樓和建築注入了現代化的智能元素,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時也促進了建築與科技的有機結合。這一成功案例不僅突顯了和典系統在AIoT領域的領先地位,同時也為產業帶來了創新的發展方向。
PBL主題演講4: AI 應用開發平台在智慧城市的實例
詠鋐智能執行長謝宗震博士指出,未來30年全球將聚焦於AI for ESG。他比喻AI專案如同咖啡師煮咖啡,強調在委外建置、自動化軟體協作和完全自建等方面需不同思考。ChimesAI在多個專案中成功實現蒸汽用量預測、員工流失率預測、非計畫性停機預警、物料供需預測等案例,並取得實際效益。然而,他也警告實戰中AI應用面臨極高的失敗率,主要挑戰在於AI應用落地難度和冗長的建置過程。透過無程式碼AI平台Tukey,ChimesAI改變了傳統AI開發流程,提高了建置速度、支援客戶自建演算法與模型大規模部署,同時完善了生命週期管理,為製造業ESG提供強大支持。
謝宗震執行長分享了多個成功案例,如颱風停電預警、馬達設備維護並探討了成功導入AI的關鍵因素以及如何評估導入AI的效益。他在分享中也提及AI倫理、道德與法律挑戰,包括AI對政治、經濟、社會的影響,數位與AI技術落差可能加劇社會不平等,生成式AI在法律上的著作權與資料治理挑戰,以及AI可能引發的偏見或歧視性內容,帶來倫理和社會爭議。AI的未來需要跨學科的合作、政策制定、法律規範以及公眾教育共同解決這些挑戰。
PBL 校園挑戰賽: AI for ESG Hackathon 黑客松評選
台北科技大學互動系教師兼台灣AI協會執行長林筱玫博士說明,PBL是一種創新的教育方法,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和現實世界問題的解決。她強調數位轉型需從根本下手,學生透過PBL能夠清楚自己的目標並有效盤點問題,更能夠請教相關業界人士,活用工具進行系統性學習。由於人們一天中大約有80~90%的時間在建築中移動,但隨著AI的進步,全面自動化的自主性建築已成勢不可擋。她鼓勵學生累積不會被AI取代的能力,去從事更具創造性的事業。此次活動除了40多名台灣學生來自互動系、電子電機系及機械系,也吸引了來自美國、德國、貝里斯、宏都拉斯、馬紹爾群島、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巴拉圭、模里西斯、俄羅斯等國家的20多位國際學生參與,本學期多位優質業界講師「從產業到教室」的協同教學,為台灣產業進行人才優化與擴增,促進產學交流、培育國際人才,期許提升台灣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AI Day系列活動 PBL工作營,參與的同學展現高水平的AR/VR的UI/UX設計技術,共同學習如何將人工智慧應用在ESG領域,本屆評審們共同評選優秀的作品。第一名作品「Lumina Query」由 Hillary Kwan(印尼)、Felice Shareen(印尼)、Dari Abidueva (俄羅斯)及Anastasiia Budaeva (俄羅斯)四位參賽者獲獎。第二名作品「AuraFlow」創作者為Jorge Alberto (宏都拉斯)、Mireille Garcia(貝里斯)及Camila Bernal(巴拉圭)。第三名作品「SeatFinder」由Fabian Schmid(奧地利)、Stephan Chia Yin Cheong(模里西斯)及Angelique Ancilla(印尼)所創作,本計畫所有XR混合實境參賽作品將進入2個月的孵化並再次進行PBL的成果展示。
照片說明 : PBL之AI for ESG Hackathon獲獎者合影(攝影:Marx王學治)
數位轉型需要向下扎根,希望透過PBL讓學生深入了解問題解決的過程,並建立更廣泛的視野。在AI進步的時代,學生需要累積不會被AI取代的能力,去做更有創造力的事情。整場活動充滿了學術氛圍,並展示了智慧建築相關的成果及作品。TAIA台灣人工智慧協會的活動為學生和業界提供了一個重要的交流平台,促進了產學合作,推動了人工智慧在台灣的發展。
【關於台灣人工智慧協會】台灣人工智慧協會(Taiw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ssociation, TAIA)成立於2020年,以推動人工智慧產業化、擴大產業之人工智慧應用為宗旨。除了促進「產業AI化」之外,同時致力於推動「AI產業化」。台灣AI協會將臺灣AI領域的發展藍圖分成智慧製造、智慧醫療、智慧金融、智慧零售、智慧農業、智慧教育、無人載具、跨域整合等八大領域。未來,台灣AI協會將持續推動AI產業化及擴大產業AI應用,帶動產業競爭力。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