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頒第十二屆新任院士 匯聚生醫與ICT產業巨擘
工研院(19)日舉辦「第十二屆工研院院士授證典禮」,並規畫「跨域創新、韌性未來」特展,展出工研院「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的相關技術,以結合跨領域研發優勢,為產業儲備下世代競爭力。今年新出爐的新科院士共有4位,包括:研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克振、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暨策略長童子賢、明基佳世達集團董事長陳其宏。蔡總統除親自為新任院士授證,盛讚今年四位院士均以創新提升臺灣產業的附加價值,同時重視企業及供應鏈的綠色永續發展,更深刻感受工研院不遺餘力深耕產業,積極鏈結院士的產業經驗及經營智慧,提供臺灣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的貢獻。新任院士並呼籲政府應加碼投資工研院預算,蔡總統也回應強調「工研院預算不要砍」!
蔡總統今年二度到訪工研院,特別肯定工研院多項創新技術,在參觀特展時,對於一條20元的鞋帶可以變成8萬元的「軟硬組織整合之編紡人工韌帶技術」,大力稱讚「這真的很厲害!」以及肯定「醫咖Go+iMAS 智慧醫療資訊平台」,用一卡皮箱在臺灣走透透,照顧偏鄉,已結合醫院在臺灣10縣市使用。蔡總統也讚賞工研院年輕團隊研發出臺灣「低軌衛星寬頻通訊系統」,直稱「要好好投資年輕人,未來要靠他們」。對於今年工研院勇奪8項R&D 100 Awards,僅次於美國為全球第二,是臺灣之光,蔡總統給予肯定,強調臺灣產業需要工研院;另外,她也指出,臺灣最重要的資產,是有技術、人才,還有充滿經驗、實驗精神、技術能力及經營力的企業領導者,感謝工研院院士們對臺灣產業的貢獻。
蔡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年四位新科院士中,劉克振院士是帶領研華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電腦龍頭,不僅是物聯網產業最具關鍵影響力的全球企業,也積極發展綠色營運、邁向2030淨零排放目標,推動共創模式也成為經營管理標竿,促進臺灣產業多元化發展。吳明賢院士在臺灣生技醫療扮演重要角色,打造最佳防治胃癌醫療模式,讓胃癌從臺灣十大癌症死因的第3名降至第8名,成為胃癌防治國際準則,是臺灣之光。童子賢院士深耕科技產業逾30年,帶領和碩聯合科技開創新興整合服務製造模式,跨足多元領域,同時也長期投入臺灣藝文創造傳承,對臺灣科技跟文化產業有很多貢獻。陳其宏院士帶領明基佳世達集團成為全臺灣第一家加入RE100的電腦周邊科技集團,更連續五年榮獲YAHOO最佳企業雇主獎,真正落實社會責任,相信必定帶領企業與國際接軌永續發展。感謝四位新科院士的貢獻,以創新提升臺灣產業的附加價值,也感佩他們對於企業及供應鏈的綠色永續發展的付出,謝謝院士對於國家社會貢獻,期待他們以不同領域的豐富經驗及產業趨勢見解,持續協助工研院不斷提升研發能量。
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表示,走過半世紀,工研院持續以「技術移轉」、「人才擴散」的方式,推動創新技術產業化與產業轉型升級,為臺灣催生出一波波新興產業,創造經濟價值與民眾福祉。工研院每年推舉對產業發展與人民福祉有貢獻的傑出人士,授予「工研院院士」榮銜,今年邁入第12年,選出的四位新任院士,分別來自資通訊與生醫產業,為臺灣的經濟與健康福祉做出巨大的貢獻。工研院不僅在臺灣產業轉型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工研院的創新能力也在與時俱進,是國際級的研發機構。
工研院四位新科院士也致詞發表感言,劉克振院士表示,研華科技並在工業電腦產品拿到世界第一,背後關鍵功臣就是從工研院技轉的工業電腦原型,近年研華也持續與工研院合作,包括成立新創公司佳研智聯投入智慧工廠市場等,可以說工研院是臺灣產業的搖籃,光半導體投資早就回本,呼籲政府「工研院的經費絕對值得再加碼」,加強投資工研院,以更多資源幫助產業轉型升級。吳明賢院士則稱讚工研院是臺灣晶圓奇蹟的發源地,也是臺灣產業最重要的舞台,感謝醫療團隊在幽門桿菌診療研究近30年的堅持,在參與研究病患及政府經費支持下,才能找到以除菌防治胃癌的最佳模式,讓臺灣經驗變成世界衛生組織在治療與預防胃癌的準則,讓世界看見臺灣,為建立臺灣生醫產業及健康生態而努力。
童子賢院士指出,工研院發展的歷史就是臺灣經濟發展的縮影,幫助臺灣從過去的科技仰望者、追隨者轉變成科技的創新者、開拓者與參與者,相信工研院未來有非常崇高的使命,在高齡化社會下可以提供最適當的解決方案,協助臺灣產業繼續成長,也能對國際有所貢獻。陳其宏院士則指出,工研院過去50年在產業扮演重要角色,引領技術創新突破,臺灣這幾年能受到國際產業鎂光燈焦點,是政府與工研院努力的成果,明基佳世達也與工研院有許多的合作,期盼工研院能夠持續創新,培植更多臺灣的獨角獸。
今年特別策劃「跨域創新、韌性未來」特展,展示工研院在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智慧化致能技術的多項創新成果,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許多技術榮獲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且都已落實創新成果產業化,為產業創造經濟價值。例如:在智慧生活領域的「低軌衛星寬頻通訊系統」,搭配太空中心的衛星系統驗測與發射能量,讓我國掌握自主佈建衛星通訊網路的關鍵,已協助至少8家我國ICT廠商完成地面設備架構與介面設計。健康樂活領域的「青光眼新穎標靶治療藥物開發」,有效提高眼房水排出的效率,降眼壓成效優於國際領先大廠將近三倍且副作用少,已技轉信力生技完成臨床一期試驗,最快2027年後上市。
在永續環境領域,展出之「VOC– 3R 近全循環利用-PI膜綠色製程創新」,幫助廠商將製程中的工作溶劑自行回收純化再利用,並將廢棄物資源化,透過工研院高效率分離純化技術,為廠商從VOCs捕捉、溶劑純化,再到廢棄物資源化,本項技術與達邁科技攜手共同開發並已實施於製程中。在韌性社會領域中,工研院研發臺灣第一套「無人機橋梁巡查系統」,包含4G/5G操控直播、排程航點巡查、里程座標嵌合、防撞感知及智慧影像分析,藉精準拍攝與橋梁異常影像AI分析,提升巡查效率並保障人員及工程設施安全。在智慧化致能技術上,展示「高效雙模態原子層鍍膜系統」,以首創高深寬比雙向流技術,滿足半導體3D高深寬比孔內鍍膜、多成份控制、原子層精密鍍膜需求,精確預測膜厚均勻性及鍍率,加速開發關鍵模組與整機系統,已技轉旭宇騰精密科技。
另外,現場的「醫咖Go+iMAS 智慧醫療資訊平台」也相當吸睛,以「一只皮箱走進偏鄉健康照護」的概念,可串接各式醫材,從身分識別、檢測數據讀取至病歷資料歸檔管理全自動完成,讓醫療走入社區,提升醫療人員便利性與機動性,已技轉群邁通訊。
工研院擬定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作為研發方向,聚焦「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四大應用領域,並厚植人工智慧與資安、半導體晶片、通訊、與智慧感測等「智慧化致能技術」,用科技創新翻轉生活,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發展解決方案、創建嶄新市場,以謀求人類社會福祉,引領產業社會邁向美好未來。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