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物爆量無處去、拾荒路程增4倍、人車爭道危險高

文字-A A +A


首圖/拾荒者小不點媽媽撿拾路邊的回收物;曾玉婷攝

 
編按:臺北市萬華區最後一間資源回收場「光耀五金行」,在寶興街開業達半世紀之久,歷經三代祖傳,卻因違反土地使用規定,今年 2 月 15 日遭北市都發局勒令歇業。

一間社區回收場的消失,衝擊 200 多位社區老弱的生計,也開啟了後續關於拾荒者的生存權、環境汙染、垃圾治理甚至土地使用政策等相關討論。(參考:在回收場消失之後:曾經傲視國際的垃圾治理,該如何聽見缺席者的聲音?

眾多想法碰撞,還來不及取得共識,光耀五金行爭議已逐漸淡出大眾視野。《多多益善》在關場後 5 個月持續追蹤,跟著拾荒者轉戰新的回收點、紀錄他們的足跡,並採訪中央和地方環境主管機關。

環保署在寶興街爭議後,結合民間回收車推出「行動資收站」計畫,目前仍處於試辦階段,包含新北、高雄、桃園等 16 縣市陸續加入,爭議焦點的臺北市卻仍在觀望,且願意和政府合作的民間業者也不多。

與此同時,季節從冬末轉到炎夏,受關場影響最深的拾荒者們,從出門撿回收的時間、路程、體力到拾荒過程中的風險、持續下滑的回收價等,方方面面挑戰都越發嚴竣。民間業者則面對爆量的回收物、持續緊縮的生存空間,以及不知何時也會被點名關場的不安感。

本系列追蹤報導共2篇,第1篇探究寶興街回收場關場5個月後,每個人面對的衝擊;第2篇進一步檢視關場後的拾荒過程中,攀升的職業風險如何讓人落入更脆弱的處境。

 

記者/曾玉婷

萬華最後一間資源回收場「光耀五金行」熄燈前夕,人潮熙來攘往。

拾荒者載滿整車的回收物,沿著馬路邊線緩步推行而來,在磅秤前排隊,等候工作人員秤重計算價格,換得一份微薄的收入。場內的怪手也一刻都不得閒,將回收物陸續堆上卡車載離現場。

忙碌的光景原是當地日常,但隨著結束營業的時間逼近,場內不時傳出拾荒者與老闆黃世隆一家道別的惋惜,對街也曾出現對回收場不滿的里民揚起罵聲,氣氛格外喧雜。

現年 81 歲的陳阿姨過去是清潔工,遭公司開除後開始拾荒,結果一做就快 20 年。得知回收場關閉的消息,讓她很無奈:「(寶興街)這家收的類型多啊!鐵罐、塑膠都有收,價格也較高。像是紙類 1 公斤收 2 元,別家只收 1.8 元。」

陳阿姨口中的「別家」,是指西藏路的民間回收場,位在興建中的捷運萬大線沿線,雖被劃分成中正區,仍算是南萬華人的生活圈。不少拾荒者在光耀五金行關閉後,都轉移陣地到此賣回收。


光耀五金行熄燈前夕,人潮熙來攘往。攝/曾玉婷


光耀五金行熄燈前夕,人潮熙來攘往。攝/曾玉婷

但據 Google 地圖顯示,光耀五金行和西藏路回收場之間相隔 2 公里,單程步行將近半小時。對住在寶興街附近的年邁拾荒者而言,奔波兩地又會消耗更多體力,且需要和人車爭道,沿途風險提高。

此外,除了西藏路回收場,即使把其他鄰近的小型回收據點算進來,拾荒者的體力和時間也變得比以前更破碎。例如有的回收場只在星期二收寶特瓶、有的在星期五收廢鐵,對拾荒者來說,同一批回收物現在得分很多次跑不同的地方,才賣得完。

74 歲的宋阿姨也深受影響。40 幾年都習慣到寶興街賣回收的她,因先生離家出走而高齡獨居幾十年,如今更仰賴拾荒和其他兼差為生。

閉場當天,她匆匆趕在回收場關門前,把家裡堆積的老舊鍋子和其他回收物一同綁好載來賣。否則她過去通常清晨 3 點半起床,去附近菜市場撿拾路邊散落的垃圾和紙箱,早上 8、9 點便可賣完、返家休息。

因體力有限,宋阿姨並非每天都會出門撿回收。有時回收量少,一天只能賣幾十元;量多或撿到價格特別好的回收物時,有機會破百,每個月拾荒的平均收入約 2、3000 元。

「每天省吃儉用,一天至少有一頓飯吃就好。」她靦腆笑道:「而且看見馬路髒就讓我很不舒服,現在路上有垃圾我都忍不住想撿!」


白髮蒼蒼的阿伯,推著大型推車賣回收物。攝/曾玉婷


光耀五金行熄燈當天,拾荒者在磅秤前排隊,等候工作人員秤重計算價格。攝/曾玉婷


光耀五金行熄燈前夕,人潮熙來攘往。攝/曾玉婷

拾荒路程增 4 倍,拾荒阿姨:「做到走不到的那一天」

71 歲的劉阿姨,拾荒時總帶著一隻棕色米克斯狗「小不點」作伴,街坊鄰居都喊她「小不點媽媽」。她曾在萬大路經營美髮屋、做過縫珠扣等手工活,40 年前卻發生一場車禍,先生離世。她的雙手也受了傷,拿吹風機、穿針引線變得十分吃力,又因身體狀況欠佳,逐漸無法工作。

近十幾年來,小不點媽媽投入拾荒,從拆解家電的過程中找到樂趣。住處原本距離光耀五金行走路不到 10 分鐘,她通常會下午外出撿回收、晚上整理,隔天一早再推去寶興街賣。

「撿回收自由自在的,我想做就做,身體如果開始痛,不出門就好。」她表示,拾荒工作的彈性剛好符合她的需求,還能帶小不點多出門散步,甚至讓牠結交其他狗朋友。「人家都說拾荒很辛苦,但我都把回收物當玩具整理,感到有趣,就不覺得累。」

寶興街回收場關門後,今年 3 月起,她找到萬華南機場五角大廈裡的 2 個小型回收據點,分別能賣鐵和寶特瓶,也會走到隔壁西藏路的回收場賣紙類等。不過,單趟路程從 10 分鐘拉長到 40 分鐘、路面崎嶇又有斜坡、大馬路車流也多,這些對長年腰痛的小不點媽媽來說,都是一大挑戰。


街狗小不點是陪伴小不點媽媽拾荒的夥伴。攝/曾玉婷

談到未來的規畫,小不點媽媽笑說,最近她開始賣起蒜頭,談好幾間合作店家,其中一間還是兒子工作的餐廳。

「回收差不多再做 3 年,等我把之前留下來的電線都剝成銅線後,就不做了。」語畢,小不點媽媽短暫陷入沉思,接著改口「可能還想繼續」,做到附近回收場收光,她走不到更遙遠的地方為止。

 
點進多多看全文:〈【回收場消失後1】回收物爆量無處去、拾荒路程增4倍、人車爭道危險高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23.08.11

Right Plus 多多益善

加入時間: 2023.08.11
17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回收物爆量無處去、拾荒路程增4倍、人車爭道危險高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279篇報導,共13,143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279篇報導

13,143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