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危機事件處理 先學會自救

文字-A A +A

華岡融媒體記者/謝宛庭報導

  在校園內,常常有危機事件發生,學生一不小心就容易受傷,甚至有生命危險,擦傷、破皮、瘀青此類小傷倒還好,最怕的是學生受重傷到需要送醫院,而現在也有許多家長告學校的事件,學校也希望同學們在校園內能夠安全,享受與朋友相處的時光,避免法律糾紛,因此學校危機事件預防,教導同學受傷時如何自救很重要。

  根據臺北市立內湖國民小學健康中心護理師蕭蘊慧表明,校園中同學最容易受傷的地點為操場、活動中心以及樓梯間,同學們在下課時段喜歡嬉戲、奔跑、推擠,導致跌倒擦傷流血,嚴重的甚至撞擊頭部有撕裂傷需要縫合,必須緊急送醫避免腦震盪。最害怕的是學生撞擊頭部、眼睛、生病不舒服導致突然暈倒或是從高處墜落…等危機事件發生,若學校處理不當,就要承擔法律糾紛的風險,也會給學校製造許多麻煩,所以學校常常向同學宣導如何預防受傷,當自己受傷時旁邊卻沒有幫忙的朋友或是老師時,如何自救,導致悲劇發生。

  蕭蘊慧表示,學校都會在朝會時召集全校同學做宣導,呼籲同學不要在走廊奔跑推擠,下樓梯時也要小心,畢竟皆體與階梯之見會有落差,學生一不小心就會踩空摔落,這一摔必定頭破血流,也會在各班班會時,召集每個班級至活動中心聽演講,請醫院的醫生訴說自己的經歷,以及如何自救,像是當旁邊沒有任何人自己卻很不幸的受傷流血時,應該先大聲呼救,確認周圍有無老師或同學可以幫忙,如果沒有就盡快拿起手機尋求幫忙,當流血面積很大時,先扯下衣服包紮止血避免失血過多。

  根據蕭蘊慧的描述可知,經過演講者的前車之鑑以及老師的宣導後,同學受傷的比例確實有大幅下降,不過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因為同學容易忘記老師和醫生的提醒,受傷的比例又提升了,所以學校會再次安排演講或是在朝會時再次宣導,提醒同學注意安全。

可見操場受傷比例最高,擦傷和骨折為最多  攝影/謝宛庭拍攝

女同學與朋友嬉戲玩鬧之餘,頭部著地撞傷導致紅腫,護理師幫她上藥減輕疼痛及瘀血  攝影/謝宛庭拍攝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05.22

文化一周

加入時間: 2007.05.22
747則報導
380則影音
34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校園危機事件處理 先學會自救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978篇報導,共12,90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978篇報導

12,90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