洄瀾夜航星月爭輝 風帆航向安心海 | 花蓮成人藥癮者家庭維繫活動 | 活動實錄
今年特別邀請到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的黎士鳴助理教授擔任家屬維繫活動團體帶領者,服務藥癮家庭的過程中,發現藥癮朋友們總是在生活中遇到多元的壓力與平衡生活間的拉扯,對於藥癮家人們也存在著該如何才能增長豐厚的支持力量,繼續陪伴受困的家庭成員再多走一段路。於是我們安排了這趟旅行,盼在藥癮家人們在相處共遊的時光裡,重新聯繫起家人間早已疏離對彼此的情感關心與相互扶持的關係。
豐盛的晚宴中,啟動家人久違的連結
活動首日,家屬與家人開始透過多元的健康飲食以餐敘的方式來破冰,讓彼此有所互動,家屬們對於主廚備妥的餐點的甚為驚豔以及自在的共餐,看著每位參與成員所展露的笑容,輕鬆的聊天話題,暫時拋下生活上的沉重壓力,好好望著身邊彼此那張最熟悉的臉,久違了有多久不曾有過像此時能跟家人好好吃飯,好好說話。
傾聽山林的蟲鳴鳥叫,靜聆家人的心聲
海葵颱風來襲,花蓮港務局全面禁止船隻航航,取消了原訂搭乘風帆的安排,啟動備案,讓藥癮家庭的家人們來到池南森林遊樂區,一起踏青親近自然。
由於颱風即將帶來,入園的遊客或團體甚少,我們一行人以包場的概念讓家屬們在園區裡健走,滿山徐徐的微風吹來,配上燦爛的陽光,花草扶疏,綠蔭盎然,林間充分著芬多精,夥伴們行走有2個小時,出了滿身的大汗,之後我們圍坐在一起分享行走的心情。
家人甲說:我們家有多久沒有好好一起享受行走在山林間的快意?家人乙分享自己將山林的聲音給錄了下來,裡頭有蟲鳴、鳥叫與風聲,他說:爾後當我在生活中遭遇壓力時,我將會撥放這段錄音給自己聽,讓紊亂狂奔的心情得以調伏平順。家人丙說:好感謝有這樣的安排,讓我重新看見生活原來也可以有這麼輕鬆的時刻…
在自然裡讓自己與山林融為一體,卸下肩上的負擔。透過活動的安排來改變原有的藥癮家庭的假日生活,不致愁困自家,走出戶外與社會重新(從心)連結。
擺渡人說:人真正受傷的是心,聆聽是治療的開始。
下午邀請到自許是擺渡人-花蓮慈濟大學附設醫院麻醉科楊曜臨醫師,分享麻醉專業與疼痛控制相關醫學新知,楊醫師分享了其在服務病患經歷過的生命故事。特別感動的是當楊醫師提到其在醫院工作時,所遭遇的種種人、事、物挑戰和其所產生的慈悲洞見。
楊醫師看見藥癮朋友們因藥物成癮而承受著身體和心靈上的疼痛,這些痛苦常使得成癮者感到孤立和無助。加上社會對藥癮者的刻板印象,他們往往很難找到合適的支持和求助途徑。也因著這場講座,我們不僅瞭解到了疼痛控制的醫療資源所在,更體會到楊醫師的專業人文醫學涵養與其人間行善的菩薩道修持。
夕陽下散策蓮城蓮花池
傍晚時分,黎士鳴老師帶領我們家屬一起前往蓮城蓮花池散步,這裡是家屬丙推薦的目的地。
家屬丙沿途介紹這一條水圳,那戶人家,這塊田裡摘種的作物,如數家珍,因為這兒是他生活的部落,也是她每日晨起散步的行動範疇,大夥們一起漫步在田野之間,微風拂面,夕陽的餘暉映照。池潭裡的蓮花朵朵隨風搖擺,天邊火燒雲在台方來臨前在天幕中映照出橘紅霞光瑰麗無比。這一刻,家屬及夥伴們不禁停下腳步,感嘆大自然給予的光景。
行走中我們更加認識家屬丙,也拉近了家屬和夥伴之間的距離。大家一起分享這一路的散策,這份濃郁的情分讓彼此更加互相了解,促增了家庭和友誼的深度與廣度,黎老師叮嚀著傍晚散步是穩定生活的一種策略,需要刻意的營造,久便會生成習慣,習慣了也就成為家人間的正向連結時光。
初戀情人再相遇
晚上的團體在黎士鳴老師與繁嘉組長的帶領下進入了生命故事的分享。請家人們自願分享生命中是最特別及珍貴的時刻。家庭成員之一的小花分享了他的初戀:
小花的日文名字叫作康子,排灣族,生在屏東縣牡丹鄉山裡的一個部落,國中的時候父親往生,在家裡排行老四,但是她說前三個兄弟姐妹她都沒有看過,因為在那個醫療不發達的時代,小孩生下來不久之後就相繼夭折,她成為家裡唯一的獨生女,父親往生之後,家庭的經濟陷入困境,她不得不放棄升學的機會,隻身來到台北的一家音響公司當女工,第一天上班,她被安排組裝音響的零件,午餐的時候她收到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你那烏黑的秀髮,使我迷惑...一開始她也不知道是誰寫的接下來的每一天午餐,都會有一個男孩子來跟她聊天,一起工作,一起吃飯,慢慢地彼此互生情愫,男孩來自更遙遠的花蓮,有一天男孩收到回花蓮服兵役的通知單。
在那個交通不便的年代,到花蓮比到美國還要遙遠,火車只通到蘇澳,接著必須轉乘客運到花蓮,當時蘇花公路還是單線通車,往北跟往南的客運,必須在某些比較寬廣的路段,互相等待閃車,康子阿嬤決定到花蓮送男孩去當兵,沒想到她到達蘇澳的時候,因為颱風的關係,陸海空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停駛,那要到花蓮去的唯一方式,就是走路...她碰到了另一個年輕人,說也要到花蓮,於是兩個人就這樣說好了一起走,從早上一直走走到傍晚,快到和平的時候,有一個人騎摩托車經過,康子阿嬤已經走到幾近暈厥,於是揮手攔車,問說可不可以載她到花蓮車站,摩托車騎士聽到他們要走到花蓮差點沒昏倒,和平離花蓮應該至少還有三十公里,就慷慨答應。
康子阿嬤到花蓮車站的時候,打電話給男孩,説自己在花蓮車站等他,男孩不相信,説颱風陸海空運已經都停駛,你怎麼到花蓮的?康子阿嬤說:我用走的...
於是康子阿嬤如願地送男孩去當兵,她原本以為自己可以等到男孩當兵回來,但是母親因為只有她一個女兒,不願意她遠嫁花蓮,於是吵著說假如她嫁到花蓮,就要自殺,於是康子阿嬤不得已只好順從母親的意願,回南部去嫁給了她的鄰居,期間男孩不斷地找她,甚至到了牡丹鄉,但是因為沒有人認識男孩,所以沒有人願意告訴男孩,康子阿嬤在哪裡,就這樣兩個人失去聯絡。
這一失聯,就是三十年,康子阿嬤生了兩個女兒,她經歷了丈夫賭博、外遇、離婚,所有你可以想像的,不可以想像的苦處她都經歷了,直到有一天女兒出了一些問題,她需要幫忙,才又想起了那個男孩,或者是說其實她也從來沒有忘記過…
阿嬤說她只知道男孩後來去當了火車司機,於是她就打104一個車站一個車站去問,沒想到竟然真的讓她找到了男孩,車站説男孩今天沒有上班,給了康子阿嬤手機,她打電話過去,當時正值男孩部落的豐年祭,男孩接起了電話,背景音樂非常的吵雜,阿嬤對著電話那頭說:我是康子。男孩不相信,我是康子...阿嬤又說了一遍。
他們約在台北車站見面,那一天下著大雨,康子阿嬤說她身上只剩20元,男孩給了她一百元叫她去便利商店買雨衣,就這樣他們騎著摩托車在大雨中雙載,男孩已經不再是當年的男孩,迎面而來的雨水,就像逝去的青春一樣在臉上刻下痕跡,男孩回頭說:你怎麼不從後面抱住我。
就這樣失散三十年之後,康子阿嬤圓滿了她少女的夢,找到了她的初戀。
他們後來決定結婚,一起生活了十八年,當年的男孩其實現在要被稱作阿公了,阿公開始生病,阿公因為肝硬化做過肝移植手術,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最後發展成癌症,一天阿公被診斷出膀胱癌,經過手術後,整個膀胱輸尿管都被拿掉,最後腎臟也衰竭,經歷了洗腎,癌症轉移,全身到處疼痛,最後有一天,在洗腎的時候,血壓越來越低,醫師叫他們帶阿公回家,她就知道時間到了。
她指著田裡的灌溉溝渠説,阿公生病那幾年他們常常坐在這灌溉溝渠的邊緣,讓水流過自己的腳...
康仔阿嬤說在最後的那幾年,阿公的痛已經到了醫療可以治療的極限,疾病的最後只能陪伴,無法治癒,甚至有時候,我還會希望他早點走,若他走了,是不是就永遠不再痛了,他解脫了,我就跟著自由了,但是身為一個太太,怎麼會有人想要她的先生早點走。
康子阿嬤說:我為他煮飯、整理家務,整整過了十八年,他走了之後,我不再出門,就這樣一直住在奇萊山腳下的部落裡,最遠就是走到田間的灌溉溝渠,讓水流過自己的腳...
【本段文字紀錄來源:主動脈故事館臉書,作者:楊曜臨醫師】
本次活動的回顧與展望
謝謝本次來到「洄瀾夜航星月爭輝 風帆航向安心海」家屬維繫活動的家屬成員們,我們在這三天兩夜的活動中,透過行動與共融,我們得知與相信:
學習正向鼓勵之教養態度
成癮行為之”癮”其字義為將心理議題或疾病”癮藏”在物質使用的行問題中,因此面對毒品使用者或藥癮者若採指責之態度將會加深其內在的傷害,透過家庭教育引導家長採用正向鼓勵的教養態度,鼓勵正向行為的產生自然可抑制負面行為的出現,創造正向家庭互動減少復發之可能性。
疏離逃避的態度是脫離社會的起因
在這三天活動中,可以發現還沒有辦法面對孩子或家人有藥癮或相關問題的家屬會處於逃避時期,在逃避時期的家屬與他人的互動也呈現較為疏離。不難想像,藥癮是一個具有社會汙名化的議題,當家中有個藥癮議題的孩子,該如何面對社會的異樣眼光與指責,也是家長的心中的痛,也自然產生與他人的社會距離。透過聯繫活動,自然的引導促進家庭與社區的連結將是改善社會距離的良方。
增加家庭親子間正向體驗
許多藥癮家庭或弱勢家庭缺乏正向的親子互動經驗,透過藥癮家庭的活動,由老師的引導來創造正向的親子經驗,是改變家庭氣氛之契機,如本次課程中的餐敘、品茗、健走等活動都是促進親子正向經驗的策略。如同成員所述:「整體來說,謝謝承辦單位規畫這種活動,讓藥癮者有人可以認真且真誠的陪伴協助,謝謝你們這麼友善的照顧,善的循環,我相信我會越來越好。」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