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祥祐引領國大系新紀元
【記者戴伯詠、葉婷女勻/南華大學報導】「世界未來的趨勢會往地球的東南方走,國大系就是要培養能夠做世界橋樑的人才。」本學期新上任的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系主任馬祥祐表示,如何帶領國大系他已經做好準備了。
人生資歷豐富的馬祥祐,曾赴大陸攻讀博士學位。馬祥祐回憶,當初還沒前往大陸讀書前,原本任職立法院助理,之後到自由時報擔任合稿編輯,最後轉赴東森電子報大陸組,期間也被派去大陸做田野調查。
一雙精明的眼睛,清晰而有內容的談吐,馬祥祐是大陸中央研究院前身,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第一屆的台灣學生。當初與大陸學生共同生活,一起上食堂、擠公車,他笑著說,其實前往大陸求學並不在人生規劃中,是在偶然機會下,指導教授推薦到大陸攻讀產業經濟學。儘管大陸學歷在當時並不被承認,兩岸關係也不如現在平和,但對於中國政治和經濟發展的高度興趣,鼓舞他繼續前進,造就今日對於大陸與世界的掌握。
談到陸生來台議題,馬祥祐表示贊同,不管台灣學生到大陸唸書或陸生到台灣學習,台灣學生的思考靈活度對大陸學生而言,無疑都是新的衝擊與刺激。因為陸生對於思考上比較片面、官方,也較容易受黨與政府影響,但讀書的積極態度比台灣學生好。
由於受到黨及政府的教育,大陸學生們都認為,台灣非常想與大陸統一。他舉例,當時在大陸唸書,有位男同學就問了他:「為什麼台灣這麼想和我們統一?」他只回答:「如果真是這樣,不早就統一了?」這樣一句話,讓男同學思考良久。大陸學生和台灣學生在思想上差異極大,大陸生到台灣求學對於提升公民素養,以及了解「台灣人到底在想什麼?」都是最直接且簡單的宣傳。而大陸學生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相信也給台灣學生正面刺激。
馬祥祐也表示,兩岸學生的交流對於未來發展是好的,因為透過思考的交流,會激發更多的創意。有些人認為陸生來台,會擠佔台灣教育資源,但馬祥祐說,陸生來台或許經濟效益會更好,甚至可以擴大台灣消費市場,對於兩岸發展是有益的。
馬祥祐的經濟學更是他的專長,他表示,同學在大學階段需要好好充實經濟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對於經濟學要掌握趨勢還要會活用,現階段對於同學而言儲蓄更是理財的不二法門,對於有興趣同學也希望他們能在這四年內多多進修。
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原名為國際關係學系,成立於民國八十七年,為國內首創專門研究國際關係的學系,但考量全球化趨勢,以及中國大陸政經轉軌導致全球政治經濟重整局勢,所以在九十二學年度起正式更名為「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而國大系課程也在國際化與全球化的大趨勢下,培養瞭解國際關係與大陸事務,讓學生兼具理論與實務,以及日後投入相關行業的基本能力。
國大系學生畢業後,可以報考國內外相關研究所繼續深造,以及參加國家考試的普考、高考、外交人員特考、國際經貿人員特考、國際新聞人員特考等,也可報考書記官、行政警察、地方行政與戶政單位等公家機關,還可任職於國內外商業、非營利事業組織的公共關係與行銷部門。
國大系主要是在幫助同學了解世界和大陸的基本知識,積極培養懂亞洲、懂世界的人才,馬祥祐表示,希望同學能夠多多利用系上老師與資源充實知識,提高自己的國際水平,培養好語言能力並作好與世界接軌的準備。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