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人生出口 只因一堂編織課
九年前的一堂編織課,竟然開啟了一個生命的窗口。台中縣大甲鎮張素美女士一次偶然機會下,接觸到編織課程,開啟了興趣,也因快樂學習而使自己找到生命的出口。
【靜報記者 陳貽宣/台中報導】九年前的一堂編織課,竟然開啟了一個生命的窗口。台中縣大甲鎮張素美女士一次偶然機會下,接觸到編織課程,開啟了興趣,也因快樂學習而使自己找到生命的出口。 今年四十八歲的張素美,九年前身體健康出現問題,不得已結束職場上的工作。在休養期間,無意間接觸到大甲鎮農會家政班的最後一堂的編織課,也因為這樣的一堂課,開啟了張素美對編織的興趣,而身體也漸漸好轉。 沒 有老師教學,張素美自己摸索研究如何打底和編織圖案,找到訣竅後,就這樣開始了她的編織生涯。張素美作品以手提包包居多,使用的材料為PP打包帶製成,是 由廢寶特瓶回收而後再製的材料,每個包包都是手工製作,顏色鮮豔,圖案複雜樣式多。最近她把作品整理展出,從十一月二日起在大甲鎮鎮公所展出為期三個月。 |
由六角梅花編編織而成,手工精緻且困難度高。(陳貽宣/攝) | 作品中也有利用香菸紙盒回收製成的牛造型擺設品。(陳貽宣/攝) |
靠著自己摸索研究而玩出興趣的張素美,早期曾在傳統市場販賣作品,她覺得很開心,也可 以賺點小錢,後來開始教課,與學生分享交流,就這樣漸漸進入佳境。她覺得快樂學習最重要,從沒想過要賺錢、開展覽、當事業,單純只是一個興趣,就這樣延續 了九年時間,心理和身體都保持在良好的健康狀態。她表示,九年來的心得就是「要活下去就是要動,找到對的事情來做,並把它當成另一個路口。」 |
張素美現場示範如何編織成可愛的鑰匙圈。(陳貽宣/攝) |
張素美目前也在台中縣大甲鎮民眾服務社開班授課,也於苗栗縣卓蘭鎮內灣發展協會教學,她說:「學生是最重要的貴人,有她們才有動力,有學生當推手,就不會想要休息。」她並表示,每一個空間、每一個環境,都很珍惜感恩,這樣才能長久擁有。
前來參觀作品展的民眾賴芝儀表示,因為自己也想要嘗試編織,來參觀別人不同的編法,多看一些作品,才能讓自己有所長進。她覺得張素美的作品用色很鮮豔漂亮、包包造型也很不錯,兼具環保之外,欣賞或送禮也很大方。
台中縣鎮公所行政室助理員郭麗鳳說:「今年十月份在大甲鎮農會就看過張素美的包包展出,覺得手工很不錯且具創意,而且還是無師自通的;她把不要的東西做成包包,也相當有環保意識。」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