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典藏】開放國會與公民參與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於10月26日假台北市NGO會館,召開監督國會論壇第18場「開放國會與法案監督」。希冀對於催生一個數位化與透明化的國會監督平台之目標能夠有更多的發想與意見整合。會中邀請包含台灣21世紀議程協會常務理事高成炎、澄社社長黃國昌、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執行長林?正以及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蔡季勳等共計十四位學者專家以及社會團體代表出席集思廣益。
從委員本位進步到法案導向
公督盟執行長何宗勳表示,公督盟成立至今的五次評鑑大會歷經了各項評鑑指標的不斷修正,從初始的純量化評鑑指標到最近的IVOD評鑑系統,都不斷進化與深化並發展出一套更為完整與質量平衡的評鑑制度。然而,雖然公督盟的評鑑制度已漸趨完善,但是目前仍有部份瓶頸尚待突破,這樣的瓶頸在於公督盟評鑑作業以及日常網頁資訊無法提供民眾「以議案為本位」的法案觀察,而僅能停留在「以委員為本位」的問政觀察。剛好此時國科會「開放國會與公民參與」數位典藏計畫的支援,讓公督盟得以透過國科會計畫網站的豐富資源,補足法案導向的國會監督與觀察機制。
他山之石:「開放國會」
至於計畫網站會將會呈現什麼樣的面貌?計畫顧問莊友欣表示,或許在初期規劃階段可以參考美國OpenCongress.org網站的設計構想,該網站的特點是:
1.介面直白、親近性高,架構雖然簡單卻也沒有太華麗的設計來擾亂使用本質
2.資料詳細(蒐羅議員檔案與法案資訊),並附有各項統計資料的呈現
3.整合各項社群工具,對於部落客、FaceBook等各種社群網路使用者而言非常便利
4.其他特色:有了法案或議員基本資料後,還有問政資訊工具的比較顯示。OpenCongress網站所展示出的操作概念,對於以網路平台為基礎進而促進公民參與的計畫目標非常具有參考價值,同時對於合作單位公督盟的實務操作層面也非常有助益。
網站維護將是挑戰
現場來賓對於計畫試圖為台灣社會建立一個自由開放的網路觀察空間皆表示稱許,也欽羨公督盟能夠獲得此一計畫的合作挹注,對於網路平台的建置都抱有期待之意。與會來賓也對於網站的架構設計提出了建議與疑問。
人民作主志工行動網黃玉霖執行委員提到,OpenCongress網站規模龐大,在美國已經是一整個組織的工作;另一方面,OpenCongress的資料來源也反映了美國官方資訊的公開性與透明,但相形之下台灣方面則非常不足,因此若要以一個國科會計畫的資源來實踐 OpenCongress的概念,將很可能力有未逮。
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高成炎也補充,若只是以OpenCongress網站的架構來建置並不困難,但是後續運轉與更新則相當艱難。因此建議國科會計畫方面的網站建置應該還是回到「典藏」的本質,將法案的收藏與紀錄作為網站的主要任務,把法案的歷程進行整理並轉譯給網路使用者,相信會是價值所在。
法案演進過程透明化
與典藏計畫六項主要法案相關的社會團體代表也認為,法案資料的呈現,似乎對於相關團體或是關切人士會較有幫助。社會改革前線召集人謝昇佑提到,如果光就國科會計畫的人力來看,應該無法負擔資料建置的龐大工作,而怎麼樣在不同法案與不同團體之間建立起一個統一的標準資料格式更是一個耗時費力的工程。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林?正執行長也認為,若要採取互動式的資料呈現方式,那麼由誰來過濾、詮釋、甚至決定刊登哪些資訊將會是個棘手問題,如何正反俱呈與廣為蒐集各方意見也是很難達成的目標。
澄社社長黃國昌因此認為,也許將各法案的詮釋與整理部份連結到各相關團體或許是比較好的作法,並建議網站的特別之處應設定在陳列出議案過程並提供學術性的觀察報告可能會是一個較好的方向。
朝本土化的「開放國會」努力
主持人顧忠華教授總結今天會議中熱烈討論的部份,得出往後工作進行的共識方向:
一、對於OpenCongress網站的援用,並不是複製,而是以其為出發點來進行本土化的工作,以更能符合台灣政治社會環境的需求。
二、經過今天的討論,體認到網站的建置目標,必須與公督盟評鑑作適度的脫鉤,回到學術資料的典藏與呈現價值本位。
三、對於網站的運用將朝向「友善使用」、「主動審議式民主規劃」、「將不可閱讀資料轉化為可閱讀資料」等,並透過電子化工作來服務社會,親近公民。 顧忠華教授會後表示,網站的設計仍屬初期,可視為一種實驗性質,經過六項法案與各團體的互動,或許可從中找出幾項穩定的合作關係模式,因此,或許也不用急於訂定一個規則或架構,重要的是能不能善用國科會計劃的資源挹注來催生一個符合台灣政治環境的平台,並在不斷地互動討論中,摸索出一個穩定而有效的公民參與監督國會的機制。
更多內容,線上免費閱讀: 【雙週刊第115期】獨家揭露 中研院媒體改革建議報告書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