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守護桃源過溪文化生態

2023/08/13 22:53
48,691次瀏覽 ・ 8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守護桃源文化生態

      桃園龜山過溪聚落

      位於長壽路山坡上

      郝秀慧自1993年起持續關注

      聚落文化與自然生態

      2010年面臨土地開發

      他們就直接問說

      我花多少錢跟你買

      這個地上物好不好

      那我們的房東他選擇文化保存

      來保留這個地方

      早期第一代是養雞場

      第二代是國民軍政府難民營

      第三代就是藝術進駐

      做法它有多一道燻燻的功能

      當然在質地上面講密度

      這個比較容易生青苔

      日本人做的那個黑瓦

      就是這樣卡住

      然後它一定會有縫隙

      等於是水會滑掉

      它不會這樣垂直滴下來

      樹不僅僅給人一種安全感

      紮實地抓住土壤

      更能調節氣溫

      界定空間的動線

      因為921大地震

      我們就是在某人的院子

      然後一起爐灶

      然後煮飯

      然後接水讓他沖濕

      然後如果後山有失火

      就大叫然後就全部衝

      環境教育就是不再

      不去破壞原有的生態

      那他有他的食物鏈

      包括那個池子做出來

      以後會有很多的蟾蜍跟青蛙

      植物有南洋含笑

      有抓覆力的鹿角蕨

      還有伏石蕨

      枯黃生命力極強的蕨類

      12棵樹是我們以他們所謂的

      當時蓋房子的邊界去盤點

      像這棵樹它生病了

      這棵只有它

      有一個創口

      像這次是請樹醫跟

      桃農的老師跟學生

      榕樹長出許多氣生根

      到此地的人能感受到

      居民對這片土地的鄉情

      探索著歷經無數歲月的自然景觀

      能怡情養生

      療癒人心

      讓我們一起來關心這片土地

      愛樹護樹能代代相傳

      以達到生態永續

      公民記者 淑珠

      桃園龜山採訪報導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