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你的一次「鞋」逅
文字:林郁心
在中央商圈內,有著一間佇立了70年,看著中央商圈發展、興盛,到漸漸沒落的一間古老皮鞋店,名叫「成發皮鞋」。在70年代左右,皮鞋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學生們上課時會穿,有些上班族也會穿皮鞋來代表自己的職業及身分地位,當時台灣的鞋子銷售量業到達了巔峰,但是在我的印象中,皮鞋僅有在十分重要的場合才會看見。雖然現在穿皮鞋的人不多,銷售量不如以往,但成發皮鞋仍抱持著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持續在中央商圈內販售鞋子,讓我們來一探究竟中央商圈以及成發皮鞋的發展吧!
中央商圈的秘密
屏東醫院是中央商圈的前身,有一次大火侵襲,將日式的屏東醫院燒毀(日式建築通常為木製,而木頭是易燃物),於是政府主導改建成中央商圈,重建好之後(大約民國46年),先前在屏東醫院附近的路攤只要當月稅收到達150元,即可獲得抽中央商圈內擺攤攤位的機會。蓋建後的中央商場分成了四區,第一商場屬於百貨業,第二商場屬於生鮮類,第三商場屬於手工製造業,第四商場原先預計要販賣熟食,但因為中央商場鄰近夜市,販賣效果不佳,故最後又改成販賣銷售量較好的百貨業。
工業慣性
老闆說,時代漸漸演進,現在中央商圈的客群減少,銷售量不如以往,但因為自己已經在中央商圈販賣皮鞋超過70年,不僅擁有了左鄰右舍的情感連結,也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家,所以就算有許多正向誘因,也不會輕易搬離開中央商圈。
轉型
民國40年左右,老闆的父親本來是在屏東醫院附近擺攤賣布和雜貨,後來屏東醫院燒毀後,獲得了抽籤的機會,也幸運搬進中央商圈內擺攤,當時因為聽到朋友建議販賣皮鞋,故兩父子到台南批發皮鞋到中央商圈販賣,經過了70年,現在皮鞋店也交由女兒經營,目前皮鞋店內有著各式各樣的鞋子,也在最後面販賣一些保健食品,可以看出皮鞋店內販賣的商品也是有跟隨時代的演進而做改變。
製鞋的歷史
以前皮鞋店的經營模式是皮鞋店的老闆會幫客人打版,量好顧客腳的尺寸,自己剪出樣本,再到台北、台中、台南等地,找製鞋師傅批發製作。台灣最一開始的製鞋技術是由香港傳入,商人到香港購買了許多義大利的製鞋樣本書,參考義大利鞋子的版型及樣式來製作。製鞋分成兩種,一種是做鞋面,師傅會先打版,在布上畫出鞋子的樣式,剪下後貼到鞋子的模型上;另一種是做鞋底,要先量客戶腳的大小在製作,最後在將鞋面及鞋底用一種特殊的膠水黏住,等待一晚上固定住後才完成。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