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味」的紫砂壺 投資價值不斐
北京2018秋拍會上,顧景舟製作的鷓鴣提梁壺,以約台幣3419萬元成交。(圖翻拍自拍賣網站)
(記者鄭松維∕台北報導)紫砂歷史的文獻記載,肇始於明代正德年間供春學金沙寺僧製作茗壺,而考古發掘有明確紀年的紫砂實物,是大陸南京博物館館藏的明代紫砂提梁壺;提梁壺作為紫砂壺中極為重要的一類,歷來傳世的精品不多,工藝師在塑型紫砂壺的難度排行中有「一提、二方、三圓」之說,足見提梁壺燒造出窯的珍貴。2018年12月,北京秋季拍賣會上,一把紫砂壺大師顧景舟1983年製的鷓鴣提梁壺,在激烈的競標下,以高出估價約台幣3419萬元成交。
目錄介紹,這把鷓鴣提梁壺的造型為扁圓形壺身,把手為見棱見方的三柱高提梁,從側面望去猶如一隻飛翔著的鳥兒的頭部,器型秀美,端莊;圓蓋與壺體緊密相合,上附環形空心蓋鈕。壺平口,壺身呈短圓筒狀,口大底小,斜腹,平底,矮圈足,口沿處設扁平三叉高提梁,腹部有流,稍有曲線,有畫龍點睛之妙。
2016年春季拍賣會上,一把清康熙陳鳴遠製南瓜壺,以約台幣1億3679.4萬元成交。(圖翻拍自拍賣網站)
紫砂壺收藏達人賴鈞燦說,紫砂壺近年來價格猛升,如今民初產出的紫砂壺,就算是最普通的,價格至少也在萬元以上。另外,「養壺」是個大學問,品茗行家都很有名堂及講究;玩壺就如同是養壺,如果此壺出自名家之手,工藝精良、保養得當,有其悠久的賞玩歷史,甚至經由名人雅士使用過,那麼價格肯定會更高,通常鮮少拿來沖泡茶葉的紫砂壺,泥料外觀呈現質樸的狀態。
賴鈞燦指出,上好值錢的紫砂壺大多在台灣藏家手裡,大陸改革開放之初,正值台灣經濟起飛年代,許多人藉探親旅遊機會,從內地購得為數可觀名家製作的好壺,當時大陸藝術市場尚未形成,工藝師親手製作的壺器都很便宜,一把數百元台幣就可購得,精品的一兩千元就能入藏,買壺的人因為物美價廉,個個出手闊綽大肆收刮,沒想到日後這些竟成價值不斐的高檔茶壺。
顧景舟的作品「虛扁壺」,在2012年紫砂專場上,以約台幣5286萬元成交。(圖翻拍自拍賣網站)
賴鈞燦表示,投資紫砂壺確實存在著巨大的利潤空間,盈利讓人心動不已、趨之若鶩,對投資有遠見的古玩愛好者,紛紛將閒置資金投入紫砂壺買賣市場,形成強大的新力軍,茶壺市場也因此洋溢著蓬勃的生機,由於坊間喝茶品茗蔚為風氣,壺器需求量增大,幾乎是全民運動,泡茶口感最佳的紫砂壺自然供不應求。
藝評家羅二松說,民間喝茶用的陶瓷茗壺通常幾百元就可以買到,但講究茶道的人士,認為茶葉消費也是一筆可觀的數目,因此,理所當然會使用上好的茶具來排場提升品味,造就具有收藏價值的紫砂壺越來越昂貴,導致出現破千萬元一把的天價行情。到底怎樣的紫砂壺的才有收藏價值?那就要看紫砂壺本身的藝術條件、泥料、做工和工藝師的職稱等構成因素,萬元以上的名家紫砂壺便具有升值潛力。
茶道人士愛用名家的茶壺來提升品味。(圖為曹婉芬1980年製仿古如意壺)
羅二松指出,以往只作為雜項拍品的紫砂壺,如今拍賣行紛紛設立專場競拍,由大陸國家級美術工藝師製作的紫砂壺,一年漲幅高達50%,曾經幾千元的作品已飆升至百萬元,從10年前的4萬至8萬元,現在售價為300萬至600萬元。不可思議的是,顧景舟製作的紫砂壺,在70年代僅賣台幣2元,2017年的秋拍會上,一把壺已拍到8153.6萬元,增值達4070萬倍。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